红香酥梨贮藏保鲜关键技术
(2018-07-28 09:47:32)
标签:
财经健康教育科普农业 |
分类: 农产品加工、贮藏 |
红香酥梨贮藏保鲜关键技术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红香酥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库尔勒香梨与鹅梨杂交育成的品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红皮梨优新品种之一。其果皮黄绿色,向阳面呈红色,肉质酥脆,香甜味浓,品质优良,耐贮藏,目前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北京、辽宁等省市均有栽培。近年来,一些果农为提早上市抢占市场争卖高价,早采现象极其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贮藏性能,加之采前大量灌水以及果实生长期施用激素类膨大剂,造成个别年份入库后发现果面褐斑和组织褐变,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梨果面褐斑是一种生理病害,与果皮组织缺钙有密切的关系。本课题组结合多年的试验研究和调研实践,着重阐述适于红香酥梨的采后处理和贮运保鲜关键技术,以期为红香酥梨的采后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指导及参考借鉴。
1
1.1
红香酥梨长期贮藏(180~240天)采收标准:果实种子颜色一半及以上变褐;果肉硬度6.0~6.5千克/厘米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阳面着红晕;果实发育期(盛花至采收的天数)140~150天。建议陕西大荔以及山西运城地区适宜采收期为8月下旬至9月初,北京地区红香酥梨适宜采收期为9月上旬至9月中旬。
研究表明,在不使用膨大剂的情况下,采收过早(陕西地区7月底8月初),红香酥梨果实在冷藏期间容易发生果面褐斑,适宜推迟采收不容易发生果面褐斑,但采收过晚,果皮底色转黄、贮藏期间容易发生黑心现象。因此,在生产上,要适当掌握采收时间,以免贮藏期间出现黑心和果面褐斑现象。
采收顺序为先树冠外后树冠内,先树冠下后树冠上,采摘时切勿弄断果柄,避免贮藏期间发生基腐病。宜选择晴天气温凉爽时采摘。采前1周梨园应停止灌水,避免雨天采摘或雨后立即采摘。梨果表面附有水珠时,应放在通风处晾干,以免贮藏期间发生腐烂和褐心。采收过程中要做到“四轻”,即轻摘、轻放、轻装、轻卸,避免造成“四伤”即指甲伤、碰压伤、果柄刺伤和摩擦伤。
1.2
在入库或者远销之前进行适当包装,如内包装采用网套单果包装,外包装以薄膜包装为主。在进行长途运输时,可采用通透性好的薄膜包装,或者不扎口包装,以防袋内CO2气体过多积累,产生伤害。在当地入库前,可用网套包装后再进行薄膜包装,必要时,使用隔板或垫片隔离,以防果实挤压产生伤害。
1.3
红香酥梨采后可直接在0库房预冷,采后及时预冷能延缓红香酥梨贮藏后期果皮转黄和果心褐变程度,较好地保持果柄新鲜程度。
1.4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实温度-1~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实温度0~1;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贮藏期间,尽量保持库温稳定,减少温库的大幅度波动。辅助措施有2个。
(1)1-MCP处理。1-MCP可延缓红香酥梨果皮转黄程度,延长贮藏期和货架期。浓度采用0.5~1.0微升/升,在0~20条件下密闭熏蒸处理12~24小时,之后常规冷藏即可。
(2)气调贮藏。红香酥梨较耐CO2,气调贮藏能延缓果皮转黄,降低果心褐变程度,延长果实贮藏期和货架期。适宜气调参数为CO22%~3%,O23%~5%,果实温度-0.5~0.5,相对湿度90%~95%。气调贮藏虽能较好地抑制果皮转黄,保持果柄的新鲜程度,抑制果心褐变,但在特殊天气条件(采前降雨较多或者持续高温等)和贮藏期过长以及果实温度太低(低于-1)的情况下,环境CO2浓度超过3%也会诱发果心褐变。
1.5
红香酥梨冷藏期不宜超过翌年4月底,否则果实腐烂、果皮褐斑和褐心严重。
2
红香酥梨主产区及贮藏企业(户)。
3
生长季施用膨大剂和雨后采摘的果实,建议单独存放,进行鲜销和短期贮藏(贮藏期低于120天)。
过量施用氮肥或严重缺钙的果园采收果实,建议果实适当晚采或者采用逐步降温贮藏,不宜直接入低温库贮藏,否则易诱发果皮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