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省春玉米亩产8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2018-05-06 04:28:17)
标签:

财经

健康

教育

科普

农业

分类: 栽培技术

四川省春玉米亩产8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编

月份

节气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品种类型及

产量构成

主要品种:成单30、川单418、正红311、东单60、隆单8号、正红505、先玉508等。

产量构成:每亩45004800穗,每穗550600粒,千粒重 300克左右,单穗粒重165180克。

播前准备

选地

选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以上、玉米关键生长季昼夜温差7以上、生育期内降水量600毫米以上区域的地块。

肥水供应

播栽前,对播种带进行整理,在行间挖一条深20厘米、宽10厘米的肥水沟。先将化学肥料匀撒于沟下层,上面再撒农家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锌1公斤、氯化钾15公斤、硫酸镁4公斤,腐熟干粪1000公斤,每亩浇底水3000公斤。

种子准备

所选种子应达到纯度≥98%,发芽率≥90%,净度≥98%,含水率≤13%,并按照规定进行种子包衣。

精细播种

适期播种

春播时间一般为320日~420日。根据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特点(避开倒春寒和高温伏旱)和耕作制度可适当提早或推迟,因地制宜确定当地最佳播种期,采用宽窄行育苗移栽或精量直播。播种量一般每亩2.02.5公斤,可根据品种千粒重酌情增减。

育苗移栽

亩产800公斤的玉米高产田最好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具体技术规范:

选用背风向阳的肥沃菜园地,先深挖整平,做成1.31.7米宽的苗床,便于盖膜、管理和起苗;

营养土配制以30%~40%的腐熟有机渣料和60%~70%的肥沃细土为基质,每100公斤料土加入1公斤过磷酸钙和0.1公斤尿素,混匀后加清粪水至手捏成团,触地即散时为宜;

将营养土装至营养杯或软盘的80%后,压实在苗床中。育苗数量要多于计划苗数的10%以上;

每杯或每孔播种12粒,撒细土盖种厚度不少于1厘米。用已备好的2米长的竹片在苗床上搭上拱,再盖上2米宽的农膜,四周用土压严实。出苗后,及时浇水和揭膜炼苗以防烧苗;

当苗床玉米幼苗达到11心时,大田提前使用定距移栽打孔器进行定距打孔,再分级、定向、错窝、单株双行移栽。移栽苗比目标苗数多5%,在56片可见叶时进行间苗和定苗;

栽后管理。必须以促根、壮苗为中心,紧促紧管。要勤查苗,早追肥,早治虫,并结合中耕松土促其快返苗、早发苗,力争在穗分化之前尽快形成较大的营养体,为高产奠定基础。

田间管理

化学除草

用莠去津类胶悬剂和乙草胺乳油(或异丙甲草胺)混合,兑水后在播后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土壤喷雾。干旱年份或干旱地区,土壤处理效果差,可用莠去津类乳油兑水在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在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反之使用低剂量,苗带施药按施药面积酌情减量。施药要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不能使用低容量喷雾器及弥雾机施药。

间、定苗

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留大苗、壮苗、齐苗,不苛求等距,但要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一般每亩4500株以上。

追肥

穗肥:大剌叭口期,或见展叶差4.55叶,或叶龄指数50%~60%时猛施穗肥,以农家水粪兑匀速效氮肥,肥水齐上,促进穗分化。穗肥占总施氮量的50%,即每亩尿素2025公斤兑匀人畜粪水3000公斤。

花粒肥:玉米生长后期若脱肥,用1%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时间最好为上午9时前或下午5时后。

病虫害防治

大斑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于玉米雄花期喷l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小斑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粘虫:6月中旬~7月上旬,每株平均有1头粘虫时,用2.5%功夫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按20毫升/亩并兑水30公斤喷雾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将粘虫消灭在3龄前。

玉米螟:

白僵菌防治:春季玉米螟化蛹前,对玉米和高梁秸、茬垛用白僵菌75100/立方米与10倍的细土(或滑石粉)拌匀,喷粉封垛;6月末可在植株心叶间投洒白僵菌防治,12龄玉米螟幼虫;或在玉米放螟羽化盛期用50%敌敌畏乳油浸泡的高梁秆23/立方米熏杀羽化成虫。

赤眼蜂防治:一般在6月初~710日剖秆调查。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1天第1次放蜂(每亩0.7万头),57天后第2次放峰(每亩0.8万头)。每亩12个点,将蜂卡固定在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将螟虫消灭在孵化前。

适时收获

玉米籽粒成熟后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

备注

在高海拔和干旱地区可推广地膜覆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