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亩产8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2018-05-04 07:48:40)
标签:
财经健康教育科普农业 |
分类: 栽培技术 |
黑龙江省玉米亩产8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月份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上 |
中 |
下 |
||
节气 |
清明 |
|
谷雨 |
立夏 |
|
小满 |
芒种 |
|
夏至 |
小暑 |
|
大暑 |
立秋 |
|
处暑 |
白露 |
|
秋分 |
寒露 |
|
霜降 |
|
品种类型及 产量构成 |
第一积温带 |
主要品种:先玉335、郑单958、京单28、兴垦3号、吉单517等。 产量构成:每亩3800~4000穗,每穗550~560粒,千粒重360~380克,单穗粒重200~210克。 |
||||||||||||||||||||
第二积温带 |
主要品种:鑫鑫2号、吉单27、绥玉10、龙单38。 产量构成:每亩4000~4500穗,每穗500粒左右,千粒重380克,单穗粒重190~200克。 |
|||||||||||||||||||||
注意:以上品种适宜直播栽培,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需选用比当地生育期长10~15天的品种。 |
||||||||||||||||||||||
生育时期 |
播种:4月下旬~5月初
|
|||||||||||||||||||||
播前准备 |
选地 |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方便,且前茬未使用长残性除草剂的大豆、小麦、马铃薯或玉米等肥沃茬口。 |
||||||||||||||||||||
整地 |
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深翻1次。一般深松30~35厘米,耕翻深度20~23厘米,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的垄距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镇压。 |
|||||||||||||||||||||
肥料准备及施肥 |
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土壤养分状况及气候、栽培等因素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做到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一般每亩施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农肥2000~2500公斤(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尿素20~33.3公斤(20%~25%做底肥或种肥),磷酸二铵20~25公斤(底肥或种肥,结合整地施入),钾肥6~10公斤(种肥)。缺锌地区每亩还应施1~1.5公斤锌肥(种肥)。 |
|||||||||||||||||||||
精选种子 |
播前精选种子,确保种子纯度98%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含水率≤16%。 |
|||||||||||||||||||||
种子处理 |
①晒种:播前15天,将种子曝晒2~3天,2~3小时翻动1次,并进行发芽试验。 ②催芽:将种子放在28~30℃水中浸泡8~12小时,然后捞出置于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每隔2~3小时将种子翻动1次。待催芽的种子露出胚根(即刚“拧嘴”时),将其置于阴凉干燥处炼芽6小时后进行拌种或包衣。 ③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轻(田间自然发病率5%以下)的地区,干籽播种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催芽坐水种可按药种比1:75~80进行催小芽包衣;对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也重(田间自然发病率5%以上)的地区,采用2%戊唑醇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播种时每亩再用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随种肥下地;对地下害虫轻、玉米丝黑穗病重的地区,干籽播种可选用2%戊唑醇拌种剂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4%进行拌种;催芽坐水播种则可选用2%戊唑醇按种子量的0.3%进行拌种。 |
|||||||||||||||||||||
备注:若采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还需提前作床、扣棚。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方便的岗地,不要选择低洼地、风口地。尽量做到集中选地,大棚育苗。4月10~15日扣棚,并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用旱田沃土与腐熟的农肥按7:3的比例配制。营养土要倒细过筛,每立方米营养土加0.75~1公斤磷酸二铵,充分拌匀待用。播前,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并放入大棚。 |
||||||||||||||||||||||
精细播种 |
播种时期 |
①直播栽培:当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8℃时抢墒播种。第一积温带4月20日~5月1日播种,第二积温带4月25日~5月5日播种。 ②覆膜栽培、育苗移栽:比直播田早3~5天。 |
||||||||||||||||||||
播种方式 |
①直播栽培:机械精量播种,并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直播地块播种后及时镇压,坐水种地块则播后隔天镇压。镇压要做到不漏压,不拖堆。镇压后覆土,覆土深度以3~4厘米为宜。 ②覆膜栽培:若播种后覆膜,则采取垄上机械豁沟坐水,人工或机械精量点播并覆土,覆土深度以3~4厘米为宜。封闭除草后,机械覆膜。膜下滴灌采取大垄通透栽培,覆膜前按照水利滴灌条件铺设滴灌毛管。若先覆膜后播种,则采取封闭除草、机械覆膜(若为膜下滴灌栽培,则应在覆膜前按照水利滴灌条件铺设滴灌毛管)、机械精量点播。 ③育苗移栽:每个小孔摆放1粒发芽的种子,覆土2~3厘米,播后浇水;或播前1~2天浇透水,每个小孔摆放1粒发芽的种子,覆土2~3厘米。 |
|||||||||||||||||||||
播种量 |
按种子发芽率、种植密度要求等确定播种量,一般每亩2~2.5公斤。 |
|||||||||||||||||||||
田间管理 |
直播栽培 |
①化学除草:土壤墒情好的地区宜采取苗前化学除草,可选择的药剂有乙草胺(禾耐斯)、莠去津、异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唑嘧磺草胺、2,4-D异辛酯、噻吩磺隆、嗪草酮(限土壤有机质含量>2%的土壤)。苗后除草可在玉米幼苗3~5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可选用的药剂有烟嘧磺隆、莠去津、嗪草酮、噻吩磺隆和磺草酮。 ②查田补栽或移栽: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若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预备苗。出苗后若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进行坐水补栽或移栽。 ③间、定苗:幼苗3~4片叶时,去弱苗、病苗、小苗,1次等距定苗。直播标准垄栽培,耐密型品种每亩保苗3500~4500株,稀植品种每亩保苗3200~3500株。直播通透栽培、覆膜栽培则较直播标准垄栽培每亩增加500~600株。 ④铲前深松、及时铲趟: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1犁。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1次,做到3铲3趟。 ⑤虫害防治:6月中下旬,每百株粘虫达到50头时,每亩用菊酯类农药20~30毫升兑水20~30公斤进行防治。当每百株玉米螟卵超过30块或每百株玉米螟达到80头时,应及时防治。如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也可依据预测预报及调查,于玉米螟卵始盛期(7月10~20日)在田间放赤眼蜂,7天后进行2次放蜂;或扒秆调查玉米螟成虫羽化达15%时放蜂1次,羽化达45%时进行第2次放蜂。 ⑥去分蘖:拔节期前后,应及早掰除分蘖。去蘖要轻,避免损伤主茎。 ⑦追肥:幼苗7~9叶期或拔节前,追施总氮肥量的75%~80%,追肥部位离植株10~15厘米,深8~10厘米。 ⑧放秋垄:8月上、中旬,拿大草1~2次。 |
||||||||||||||||||||
覆膜栽培 |
待幼苗1叶1心~2叶1心时,及时剪孔放苗2~3次,每埯(穴)只留1株,放苗后用湿土封严放苗孔。若先覆膜后播种,应在3叶期前及时间苗,若缺苗应及时补栽同龄预备苗。及时掰掉分蘖,避免损伤主茎。6月末~7月初,选睛天上午、表土已干燥且不粘膜时进行揭膜。气温高时可适当早些,气温低时则可适当晚些。揭膜后铲趟1次。拔节前及开花期进行膜下滴灌,其余时期则视土壤状况进行适当灌水。除铲趟、苗后除草外,其它管理同直播栽培。 |
|||||||||||||||||||||
育苗移栽 |
播后苗前,白天棚内温度保持20~25℃,若超过28℃则要适时放风;夜间温度保持5℃以上。出苗至2叶期,白天棚内温度保持18℃左右,夜间4℃以上。2叶期后,通风练苗,使棚内温度逐渐与外界保持一致。育苗一般不浇水,若缺水较重时,可一次性补足。待幼苗3叶1心时进行移栽。移栽前1天浇1次透水,采取机械随开沟、随深施肥、随滤水、随摆苗,随后覆土。移栽后深松1次,若发现死苗则要及时坐水补栽。其它管理同直播栽培。 |
|||||||||||||||||||||
适时收获 |
完熟期后收获,并要适时晚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