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0

(2017-07-17 03:36:02)
标签:

财经

教育

科普

农业

文化

分类: 植物基础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0

    1、花芽分化:成花诱导后,植物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原基和叶芽原基,而是分化形成花序的过程。 
    2
、成花的3个阶段: 
  a.成花诱导:某些环境刺激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 
    b.
成花启动:分生组织经过一系列变化,分化成形态上可辨认的花原基; 
  c.花的发育:花器官的形成。 
    3
、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春化作用。 使萌发的种子经过低温处理的作用,称春化作用。 
    4
、春化作用类型:相对低温类型植物;绝对低温类型:植物开花对低温的处理是绝对。 
    5
、脱春化作用:植物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将植物置于较高温度下,低温的效应会被破坏或消除,即不能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有效温度2540 
    6
、再春化作用:对大多数去春化的植物重返低温条件下,可以重新进行春化作用,并且低温的效应可以累加,这种去春化作用的植物再度被低温春化的现象。 
    7
、春化作用条件:低温处理;氧气、水分、糖分;光照。 
    8
、接受低温影响的部位是:茎尖端的生长点。 
    9
、春化作用机理:春化作用分2个阶段 
  a.春化作用的前体物质在低温下转变成不稳定的前体物质; 
    b.
20下,中间产物转变为热稳定的物质,即最终产物。 
    10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11
、光周期反应类型: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双重日长类型——分长短日照植物和短长日照植物;中日性植物。 
    12
、临界日长: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照植物开化所需的最长日照或诱导长日照植物开化所需的最短日长。 
    13
、临界暗期:指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化所必需的最长间期长度。 
    14
、光周期感受刺激部位:叶片。反应部位即开花部位是茎尖生长点。产生开花刺激物为成花素,其运输途径为叶片产生韧皮部茎尖生长点。 
    15
、光周期诱导:达到一定生理年龄的植株,只要经过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应则诱导植物开花,这种现象称光周期诱导。
    16
、暗期中断:对短日照植物,黑暗中断抑制开花,中断白昼无影响;对长日照植物,黑暗中断促进开花,光期中断开花受抑制。说明暗期比光期更重要,暗期的长度决定是否产生花原基而光期决定产生花原基的数量。 
    17
、光敏色素:不是开花刺激物,但可以促发开花刺激物的形成,或激活或合成开花刺激物,为一种间接作用,其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取决于光敏色素的含量,而是敢决于红光吸收型和远红点吸收型的比值。 
    18
、光敏色素与诱导开花的关系: 
    a.
对短日植物,其开花要求较低pfr/pr,在光期结束时,体内主要是pfr,转入暗期pfr→pf或降解,当比值降到一定阀值以下,促进短日植物开花,暗期中断会提高pfr→pr的比值抑制开花。 
  b.对长日植物,开花需比值较高,导致pfr降低而延迟开花。 
  c.无论是短日植物还是长日植物都不能涉及两种过程:一是低pfr反应,二是高pfr反应。长日植物高pfr反应在光期,低pfr反应在暗期。光期越长,pfr含量越高,有利于开花。短日植物高pfr含量越低,有利于开花。 
    d.
光照下,植物体中pfr存在两种类型: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均参与成花过程,但作用不一样,植物由光下转入黑暗时,通过不稳定pfr快速消失以感触光照降低到某一阀值的灭光信号,即真正暗期的开始。 
    19
、开花化学刺激物:成花素——可能是赤霉素、多酚、乙烯。 
    20
、光周期诱导开花假说:成花素学说;花敏色素假说;光敏色素假说;c/h比假说。 
    21
、光周期应用: 
  a.育种——人工调节花期、加快世代繁育; 
      b.引种;
    c.
维持营养生长;
    d.
控制开花时期。 
    22
、春化作用应用:调种引种,调节播种期,控制开花。 
    23
、同源异型突变体:花的某一重要器官的位置发生了由另一类器官代替的空谈现象。 
    24
、花发育决定花器官特征的ABC模型: 
  拟南芥有五种决定花器官形成的基因,按功能分为三类:AG控制第一二轮花器官的形成,BG控第二三轮,CG控制第三四轮。 
  A类活性生成花萼,AB类活性生成花瓣,BC类活性生成雄蕊,C类活性生成心皮,故: 
    a. A
基因突变:花萼复心皮,花瓣复雄蕊; 
    b. B
基因突变:花瓣变花萼,雄蕊变心皮; 
    c. C
基因突变:雄蕊变花瓣,心皮变花萼; 
    d. BC
基因双突变:全部发育成花萼。 
    25
、幼年期:营养生长阶段到植物开花之前必须达到的生理状态的时期。 
    26
、花器官形成所需的条件: 
    a.
花的诱导:幼年期,春化作用,光周期诱导; 
    b.
花器官形成:水分,肥料,植物激素等。 
    27
、影响植物性别分化的外界条件:a.光周期;b.C/Nc.温度;d.植物激素;e.外界伤害。 
    28
、识别: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在结合过程中要进行特殊的反应,从对方获得必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信号加以表达,这种识别取决于花粉化壁的蛋白质与柱头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的质膜的关系。 
    a.
亲和性:花粉和柱头能否相互识别; 
    b.
不亲和性:又分配子型和孢子型不亲和。 
    29
、克服不亲和途径:a.花粉荧导法b.蕾期授粉法c.物理化学处理法d.离体培养法e.细胞杂交。
    30
、群体效应:在柱头的单位面积上花粉越多,花粉的萌发率越高,花粉管的生长速率越快。


免责声明:文化龙江的博客全部是搜集整理网站文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博客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博客证实,对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博客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