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17-05-08 18:11:56)
标签:

财经

健康

教育

科普

农业

分类: 种子

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Operating  rules  for  f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seed  potato

UDC 635.21.631.5      GB 324382

   

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的作物,利用块茎做种。在繁殖过程中容易罹病、感毒、导致种薯退化,甚至丧失种用价值。为了保证种薯质量,发挥良种增产作用和延长良种使用年限,在种薯生产中,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切实搞好马铃薯种薯生产工作。

总则

1.1  马铃薯原种及良种繁育单位所生产的种薯,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1.2  马铃薯种薯用量大,但调运困难,加之马铃薯分布区域广,各地条件不一,繁殖体系要因地制宜。一般是地、县级以繁殖原种为主;社、队级以繁殖良种为主。

1.3  承担生产种薯所利用的品种,必须是当地主栽品种及已经审定即将推广的新品种和种子部门预约繁殖的品种。

种薯繁殖

2.1  种薯田的设置

    种薯田应具有使种薯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可按以下规则设置:

2.1.1  种薯田周围不得有高大障碍物,以利通风,减少传毒蚜虫降落的密度。

2.1.2  原种田周围60、良种田周围30距离内,不能种植桃树、茄科植物和马铃薯。

2.1.3  种薯田必须实行三年以上没有茄科作物的轮作。

2.1.4  种薯田应选择肥力较好,土壤松软,排水良好的地块。

2.2  种薯来源

    进行原种繁殖的种薯,可从脱毒苗培养繁殖,也可从无性繁殖系获得,具体做法是:

    单株选择  在马铃薯开花期选择生长势强、无退化表现、并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一般预选5001000株,作好标志,生育后期到收获前复查12次。如发现有病及早衰的植株,要随时拨除。收获时决选,将高产、无病并具有典型薯形的单株单藏。

    株行圃:每个中选单株种520株作为一个株系,每隔5个或10个株系种一对照品种,生育期间进行多次观察或结合指示植物、抗血清法鉴定,严格淘汰病毒株和低产劣株系,选留优良高产株系。

    株系圃:将选留的株系进行鉴定比较,可采用对比法,重复23次,小区面积0.01亩。严格淘汰劣株系,入选高产、生长整齐一致,无退化症状的株系,混合后用作下季原种圃的种薯。

    原种圃:在苗期、开花期及收获前要多次拨除病、杂、劣株,留下的即为原种。再扩大繁殖一次后,供给社、队种薯田繁殖良种。

    以后按上述程序不断的繁殖原种及良种。

2.3  种薯田的留种方式

    为了保证种薯质量,种薯田应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留种方式,以便提高种薯质量。

    北方一作区,采取春播早收的方式,也可采用夏播留种方式。中原二作区,采用冬、春阳畦繁殖和秋播留种方式(见附录A)。南方二作区,采用冬、春和秋、冬二作留种,也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轮作体制应用三季串换留种方式(见附录B)。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可参考一作区和中原二作区所用留种方式。

2.4  对种薯的要求

    种薯田均应采用生理上健壮、适令的小整薯(脱毒薯原种5左右,单株系选的原种可大于50)播种。种薯必须不带有过长的幼芽及纤细幼芽。

2.5  田间精选

    种薯田必须严格拨除病、杂株。原种田应进行三次,第一次应于幼苗期进行;第二次应在现蕾至开花前(有翅蚜迁飞高峰前)进行;第三次在收获前结合选优进行。良种田应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分两次进行。

2.6  密度

    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小整薯,种薯田的植株密度应比一般生产田增加40%~100%。

2.7  施肥

    种薯田应以有机肥料作基肥或种肥配合施相应的磷、钾肥,切忌单施过多的氮肥,以免造成徒长。禁止施由茄科植物的残株、枯叶沤制的肥料。

2.8  防除病、虫害

    种薯田均应及时有效地防除病、虫害。晚疫病流行年分,当田间中心病株出现时,应及时喷洒波尔多液等药物进行防治。尤其要注意防除蚜虫,利用黄皿诱杀虫器进行测报,当出现10头有翅蚜时即开始定期喷药,或在田间设置黄色薄膜涂上机油诱杀蚜虫,也可利用银灰色薄膜驱蚜。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地区,注意严防当地其头病、虫害。

2.9  收获

    必须按种薯的要求适时收获。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割掉地上部茎叶,及时运出田间,以减少块茎感病和加速幼嫩薯木栓化。收获时应防止机械损伤,避免霜冻。

2.10  种薯贮藏

    种薯按不同品种分别贮藏,防止混杂,保证种薯正常生理所需贮藏条件,以减少杂、病、烂,确保种用品质。要预防鼠害,减少损失。

    贮藏方法:因地制宜,南方高温可采取通风、透光条件下薄摊架藏,特别注意不要和烟叶贮藏在一起,以防块茎蛾传播;北方区可用窖藏或埋藏,注意防冻、伤热发芽,要求播前种薯达到保持新鲜、芽短、芽壮状态。

2.11  包装运输

    种薯应采用筐、箱、袋等容器装运,包装物上应栓有标签(标签上写明:品种名称、数量、原种或良种级别、产地、检验签证)。使用旧容器包装时,必须用肥皂水或磷酸皂药剂消毒。运输时避免机械损伤、混杂。注意防雨、防热、防冻。

种薯的快速繁殖方法

    马铃薯用种量大,繁殖倍数低,因而良种推广普及速度慢,为了迅速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如下几种简单易行的种薯快速繁殖方法:

3.1  育芽掰苗繁殖

    马铃薯正常播种前一个月左右,将开始萌动的健康种薯放在大棚、温室、苗床或砂箱内,保持适宜温、湿度进行摧芽。当砂箱内幼芽萌发长出后,把砂箱置于阳光充足场所育苗,待苗长到2寸高时,即可连根拨下栽植于种薯繁殖田内。掰苗后的种薯仍留在原砂箱内继续进行多次催芽、掰苗和移栽。

3.2  分株繁殖

    马铃薯整薯播种情况下,一穴会生长出多个植株,待植株长到67个叶片时,每穴只保留两株,将多余植株连根从种薯上掰下,直接栽到种薯田里。

3.3  小苗茎条切段繁殖

    利用脱毒薯和原种田的幼令植株,在无菌条件下,按节切断,放在装有简化培养基的三角烧瓶内,也可采用消毒过的肥沃土代替培养基,置于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扩大繁殖,切断可重复进行,直到栽苗期。

    为了提高大田成活率,移栽前应当将无毒薯切断繁殖的小苗,放在温室内或苗床上进行一段时间假植炼苗,待假植苗长到3寸左右时即可定植到大田。


   

中原二作区马铃薯冬、春阳畦和秋播留种法

(补充件)

 

    马铃薯冬、春阳畦播种的方式是中原地区繁殖马铃薯原种的主要方式。利用阳畦等简易的保温设备,在冬、春低温季节繁殖优良种薯。

    阳畦是播前临时挖成的冷床,宽1.5,长2030,北设风障,上覆塑料薄膜或草苫。

马铃薯阳畦自11月至来年2月均可播种,4月底至5月初收获,收获的原种供当年秋播繁殖。马铃薯冬季播种正值低温季节,不利于病毒和其他病原菌的发展,故能保证种薯质量,且种薯贮至8月已充分渡过休眠期,播种后苗全、苗齐、增产显著,现已为生产者采用(见下表)。为扩大繁殖系数,阳畦薯需高度密植,每畦种二垅,每垅二小行,行内株距为0.250.3尺。少数品种发现在阳畦中可发生根蚜,故播种前应在土壤中喷施农药。

 

 

 


三季串换轮作留种法

(补充件)

 

    此法为云南省曲靖地区及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的群众留种方法,即小春马铃薯所产块茎为秋马铃薯作种薯;秋马铃薯所产块茎为下年大春马铃薯作种;大春马铃薯所产块茎又为下年小春马铃薯作种薯。如此循环不已。


(补充件)

 

种薯田间档案观察记载表

种薯类别

 

地块编号

 

种植面积

 

种薯来源

品种名称

种薯等级

亩株数

土壤类别

 

 

 

 

土壤肥力水平

 

种薯田与周围作物间距离()

四邻

作物名称

宽度()

基肥与种肥

种类

有机肥

化肥

东邻

 

 

数量斤/

 

 

南邻

 

 

西邻

 

 

轮作情况

年度

上一年

上二年

上三年

妆邻

 

 

 

 

 

 

田间管理情况

中耕

追肥

灌水

病、虫防治

拨杂去劣

 

 

 

 

 

 

 

 

 

 

 

 

 

 

 

 

 

 

 

 

 

 

 

 

 

 

 

 

 

 

 

 

 

 

 

 

 

 

 

 

 

 

 

 

 

 

 

 

 

 

 

 

生育状况

观察日期

生长势%

杂株率%

环腐病%

青枯病%

黑胫病%

总株数%

花叶%

卷叶%

其他%

总毒株%

出苗期

 

 

 

 

 

 

 

 

 

 

现蕾期

 

 

 

 

 

 

 

 

 

 

开花期

 

 

 

 

 

 

 

 

 

 

播种期

 

     

75%植株

出苗期

 

   

   

75%植株

现蕾期

 

 

 

75%植株

开花期

 

种薯大小百分比

成熟期

(或收获期)

 

30以下

%

3050

%

5170

%

71100

%

评定等级

 

 

 

 

 

 

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种薯生产单位                       记载人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子局、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科所、青海省农科院、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省恩施地区天池山农科所、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四川省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内蒙种子公司、青海省种子公司、天津市塘沽区农林局、江西庐山马铃薯育种站、山东农学院园艺系、内蒙农牧学院、黑龙江北安农校、内蒙乌盟农科所、陕西西安市农科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暴成光、刘介民、孙慧生、叶超林、刘诚、蒋先明、汤宗福、王印忠、唐明兴、陈鸿珍、徐昭希、刘梦芸、张畅、叶飞、朱世民、汪旭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