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Determination
of crude
starch in
cereals seeds
UDC 633.1:543.8
GB 5006-85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梁等谷物籽粒中粗淀粉含量的测定。
1
测定原理
淀粉是多糖聚合物,在一定酸性条件下,以氯化钙溶液为分散介质,淀粉可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并能形成稳定的具有旋光性的物质。而旋光度的大小与淀粉含量成正比,所以可用旋光法测定。
2
仪器、设备
2.1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2.2
实验用粉碎机。
2.3
电热恒温甘油浴锅:119±1℃,浴锅内放入工业甘油,液层厚度为2cm左右。
2.4
旋光仪:钠灯,灵敏度0.01度。
2.5
锥形瓶:150ml,250ml。
2.6
容量瓶:100ml。
2.7
滤纸直径:15~18cm,中速。
3
试剂配制
3.1.氯化钙-乙酸溶液:将氯化(CaCI2·2H2O,分析纯)500g溶解于600
ml蒸馏水中,冷却后,过滤。其澄清液以波美比重计测定,在20℃条件下调溶液比重为1.3±0.02;用精密pH试纸检查,滴加冰乙酸(见GB
676-78《冰乙酸》,分析纯),粗调氯化钙溶液pH值为2.3左右,然后再用酸度计准确调pH值为2.3±0.05。
3.2
30%硫酸锌溶液(W/V):取硫酸锌(ZnSO4·7H2O,见GB
666-78《硫酸锌》,分析纯)30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
3.3
15%亚铁氰化钾溶液(W/V):取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
GB 1273-77《亚铁氰化钾》,分析纯)15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4
样品的选取和制备
4.1 将样品挑选干净(带壳种子需脱壳),按四分法缩减取样约20
g。
4.2 将选取的样品充分风干或在60~65℃的条件下约烘6h后粉碎,使95%的样品通过60目筛,混匀,装入磨口瓶备用。
5
测定步骤
5.1
称样:称取样品2.5g,准确至0.001g。按GB
3523-83《种子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含量。
5.2
水解:将称好的样品放入250
ml锥形瓶中,在水解前5min左右,先加10
ml氯化钙-乙酸溶液湿润样品,充分摇匀,不留结块,必要时可加几粒玻璃珠,使其加速分散,并沿瓶壁加50
ml氯化钙-乙酸溶液,轻轻摇匀,避免颗粒粘附在液面以上的瓶壁上。加盖小漏斗,置于119±1℃甘油浴中,要求在5min内达到所需温度,此时瓶中溶液开始微沸,继续加热25min。取出放入冷水槽,冷却至室温。
注:通过实测得知氯化钙-乙酸溶液的沸点为118~120℃,当甘油浴的温度回升至119±1℃时,样品瓶中溶液开始微沸,因此也可根据瓶中液体沸腾程度,校准控温仪的温度。
5.3
提取:将水解液全部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用30
ml蒸馏水多次冲洗锥形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1
ml硫酸锌溶液,摇匀,再加1
ml亚铁氰化钾溶液,充分摇匀以沉淀蛋白质。若有泡沫,可加几滴无水乙醇消除。用蒸馏水定容,摇匀,过滤,弃去10~15ml初滤液,滤液供5.4测定。
5.4
测定:测定前,用空白液(氯化钙-乙酸液:蒸馏水=6:4)调整旋光仪零点,再将滤液装满旋光管,在20±1℃下进行旋光测定,取两次读数平均值。
6
结果计算
6.1
计算公式
粗淀粉(干基)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粗淀粉(%,)=![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式中:a――在旋光仪上读出的旋转角度;
L――旋光管长度,g;
W――样品重,g;
203――淀粉比旋度;
H――样品水分含量,%。
6.2
结果表示
平行测定的数据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后两位。
6.3
允许相对误差
谷物籽粒粗淀粉含量的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0%。
附
录
A
样品的脱脂与脱糖
(参考件)
A.1
谷物种子内含可溶性糖和脂肪较少,经过多次洗糖与不洗糖、脱脂与不脱脂对比试验证明,其中有的谷物籽粒(小麦、水稻、高梁等)粗淀粉测定结果极相近,均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故本标准不要求脱脂与脱糖处理。如遇有特殊样品(脂肪含量超过5%,可溶性糖含量超过4%)需要脱脂或脱糖时,可将称好的样品放入50ml离心管中,用乙醚脱脂,然后用60%热乙醇(以重量计)搅拌,离心,倾去上清液,重复洗至无糖反应为止。最后用60ml氯化钙-乙酸溶液将离心管内残留物全部转入250ml锥形瓶进行粗淀粉测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综合化验室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铁男、孟广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