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鲤鱼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2017-04-27 19:17:16)
标签:

财经

健康

教育

科普

农业

分类: 种子

鲤鱼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亲鱼培育、产卵、孵化和出苗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鲤鱼人工繁殖。

2.引用标准

DB23/130—91      鲤鱼亲鱼标准。

DB23/129—91      鲤鱼颗粒饲料标准。

DB23/T131—91     鱼类越冬技术操作规程。

3.亲鱼培育

3   亲鱼

亲鱼应符合鲤鱼亲鱼标准。

32  培育阶段

32 产后培育和秋季培育

产后应及时将亲鱼分散到预备的培育池,强化培育,直到出池,以恢复和增强亲鱼体质,促使性腺发育良好,达到Ⅳ期过冬。亲鱼越冬参照鱼类越冬技术操作规程。

32 产前培育

4月中旬,越冬池解冻后,亲鱼即可出池,进行产前培育。雌、雄鱼可同池培育,也可分池培育。

3   培育方法

331       培育池

培育池应注排水方便,面积5—10亩,水深以1. 5m以上。

33 放养密度

每亩150kg左右,约放亲鱼50—70尾,可混养10kg左右的鲢、鳙鱼。

333       饲料

  符合鲤鱼颗粒饲料标准(鲤鱼亲鱼饲料标准)。

334       水质管理

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并维持一定肥度,透明度20—30 cm,溶氧量应在5mg/L,以上。

4.产卵

41  产卵池

411       土产卵池

 池四周最好铺石或水泥板,池底淤泥少,背风向阳。放鱼前彻底清整消毒,水深1 m左右,面积2—3亩。

412       水泥产卵池

池园形或长方形,水深1 m,利用温流水或塑料棚提高水温。

42 鱼巢

棕榈皮或其材料。新鱼巢用沸水煮2h,旧鱼巢1h左右,在日光下晒干后将纤维撕散,去硬梗,取1片扎成一束,束距10cm

4.3  配组

亲鱼雌、雄鉴别,见下表。

 

性别

体型(同一来源)

胸腹鳍

泄殖孔

非生殖

 

头小而体高

大而较软

 

较大而突出

头大而体较狭长

铗小而略硬

 

较小而略向内凹

 

膨大而柔软

胸鳍没有或很少有追星

红润而 突出

 

狭小,轻压有精液流出

胸、腹鳍和鳃盖有追星

不红润而向内凹

雌、雄比例为11.511。同塘饲养并主卵的亲鱼,越冬出池时,要按成熟好坏分塘放养,以达到同步产卵。雌雄鱼分塘饲养的,产卵前并塘配组。

4.4 产卵

4.4.1 自然产卵

靠天气自然变化使亲鱼产卵的,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般5月后,水温达到16以上时,亲鱼即可产卵,这时要按天气预报及时布巢按卵。

442 人工催产

根据需要,用药物促使亲产卵,每kg雌鱼用鲤、鲫鱼脑垂体3—6mgLRH—A50—100μg。雄鱼减半。采用肌肉或胸腔注射。一或二次。效应时间,水温20—2114—16h,水温22—232—14h

443       自然产卵与人工催产结合

45  布巢接卵

根据天气或催情效应时间,产卵前布设试验鱼巢,并安排值班人员,当亲鱼群集上浮,追逐产卵时,要及时根据产卵亲鱼数量及时布设相应数量的鱼巢接卵。鱼巢采用平列式,集中1—2处布设,每组平列3—4杆,每杆间距40cm,鱼巢距岸1—2m,呈漂浮状态。每组亲鱼约布巢一杆(杆长2m,绑15—20束)。布巢后,看管人员要随时检查鱼巢的着卵情况,当鱼巢均匀布满鱼卵时,就要及时取出,并另布新巢。      

4   亲鱼不产卵的处置

如配组后亲鱼不产,可在晴天将池水排出2/3,曝晒一天后,傍晚注入新水,如此连续2—3d,一般可产卵,催产亲鱼如超过效应时间不产,应在第2d上午捕出放入亲鱼池,12d后可能产卵。

5.孵化

51  孵化池

采用水泥池,钢板焊接池或其他孵化池,用前应消毒。孵化池园形或长方形,面积19—200m2,水深0.5—1.0m

52  鱼卵消毒

鱼巢从产卵池取出,放入孵化池前要用3—5%的食盐或1/—1/1.5万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15min,整个过程动作要迅速轻快。

53  孵化与管理

每平方米孵化池放置一杆鱼巢(4—5万粒卵),水温要求20以上。自然孵化遇到寒潮应加盖塑料薄膜或将鱼巢压入水下20cm。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2/3,鱼苗出膜要大量换水,防止局部缺氧。水的溶氧量不低于5mg/L,注入水要用60目筛绢过滤。

6.出鱼

鱼苗全部孵出后,要及时将鱼巢全部起出。起巢时,轻轻摇动鱼巢,待鱼苗离开后取出,另放2杆新鱼巢。

鱼苗平游后要及时投喂经纱布过滤的熟鸡蛋黄水,每次每10万尾用一个,每天3—4次。每天换水1—2次,遇到高温要注入适量井水,预防气泡病发生。投喂3d后的鱼苗体质最壮,要及时出售或放养。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水产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俊宝、王雅春、赵春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