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技术条件——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2017-03-21 13:19:58)
标签:

财经

健康

教育

科普

农业

分类: 土壤、耕作、肥料、农机

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技术条件——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省土壤耕作模式和技术条件。

适合于我省西部干旱区、平原易旱区、冷凉低温易涝区、丘陵漫岗区、盐碱、瘠薄区、水田区等土壤耕作区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板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23/T165 黑龙江省田间作业机械技术状态标准

DB23/T165 黑龙江省旱田耕整地机械作业技术规程

土壤耕作模式

3.1西部干旱区

3.1.1区域分布

    主要分布在农业生态区的松嫩平原温暖风沙干旱区。

3.1.2气候土壤条件

    干燥指数大于1.2>10积温2850°2900,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土壤多为风沙土和盐碱土,土壤肥力指数在400450左右;春季多大风,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十年九春旱,旱情特别严重。

3.1.3耕作模式

    抗旱保墒、覆盖耕作、免耕播种、中耕深松(药剂灭草)、伏秋松耕、整地压实。

3.1.4配套机具

混合中型耙、杆齿式深松机、免耕精播机、喷药机、七铧犁型、V型镇压器、苗带重镇压器。

3.1.5耕作工艺

(1) 免耕耕作

在有深松基础的地块上,免耕播种药剂灭草。

(2) 耙茬耕作

秋耙茬 春保墒播种 镇压 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技术条件——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中耕

(3) 秋整地

       深翻或深松 耙耢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技术条件——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灭茬(旋耕)深松施肥起垄 镇压

3.2平原易旱区

3.2.1区域分布

    按农业生态区划、本区主要包括松花江南部温暖半干旱区、松嫩平原中部湿润和半湿润区、松花江中游沿江平原温和半湿润区、完达山丘陵温和半湿润区、松嫩平原中部温凉半湿润区及境内所有平原地块。

3.2.2气候土壤条件

    该区干燥指数在0.11.0>10积温2500°2800,年降水量500580毫米;土壤多为黑土、暗棕壤为主,其次为草甸土,在东部还有沼泽土和少量白浆土分布,土壤肥力指数在500600之间;按春旱类型划分,该区为较轻旱区和重春旱区。

3.2.3耕作模式

秋耕整地、少耕深松;抢墒播种、中耕灭草;轮耕轮作、深浅免结合;秆茬还田,培肥地力。

 3.2.4配套机具

悬挂式翻地犁(配浅翻深松部件)、双翼杆齿式深松机、抗旱播种机(免耕播种机)、七铧犁型、中型圆盘耙、V型镇压器、灭茬(旋耕)深松施肥起垄机。

3.2.5耕作工艺

    (1) 翻耕(深松)工艺

    伏、秋季翻地或深松 耙地 镇压 春季播种 中耕深松

    (2) 联合耕作工艺

    秋季灭茬(旋耕)、深松、起垄 春播种镇压 中耕深松——中耕管理

    (3) 免耕耕作

    免耕播种 药剂灭草

    (4) 耙茬耕作

    秋(春)耙茬 春季保墒播种 镇压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技术条件——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3.3冷凉低温易涝区

3.3.1区域分布

    本区主要包括三江冲积平原温凉半湿润区、大、小兴安岭寒冷湿润区、黑龙江沿岸冷凉半湿润区及内陆洼塘地和山间谷地。

3.3.2气候土壤条件

    该区干燥指数在0.70.9之间,>10积温1700°2500之间,年降水量550700毫米;土壤多以白浆土、暗棕壤为主,其次为草甸土、沼泽土及少量黑土分布。

3.3.3耕作模式

    早春耙地散墒增温,平翻深松渗水散墒。全方位深松通透排水,鼠道深松排水治涝,心土耕作改良土壤、大垄台田增温防涝。

3.3.4配套机具

悬挂式翻地犁(配浅翻深松部件)、凿式深松机(耕深大于36cm,并配鼠道部件和双翼铲部件)、重型圆盘耙、中型圆盘耙、大垄台田机、垄作播种机、七铧犁型。

3.3.5耕作工艺

    (1) 秋季深翻或深松 春季耙地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技术条件——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2) 早春耙地散墒 深松或平翻 适时耙地 播种镇压

    (3) 秋季全方位深松(或鼠道深松) 春季耙地 播种镇压

    (4) 春、秋起大垄台田 播种 镇压

3.4丘陵漫岗区

3.4.1区域分布

该区主要包括二岭(张广才岭,老爷岭)温和半湿润区,大、小兴安岭山区半山区及境内丘陵漫岗地带。

 3.4.2气候土壤条件

该区干燥指数为0.9左右,>10积温2600°2700;大、小兴安岭山区半山区干燥指数在0.850.99>10积温2200°2300。该区降水量550600毫米;土壤多以暗棕壤、黑土为主,有少量草甸土分布。

3.4.3耕作模式

等高耕作,横坡打垄;间隔深松、带状耕作;垄作区田、沟间筑埂;蓄水聚肥,聚土免耕。

3.4.4配套机具

凿式杆齿深松机、七铧犁型、带状耕作机、垄作区田犁,中、小型播种机、喷药机。3.4.5耕作工艺

(1)       秋季浅翻深松 耙耢 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技术条件——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抢墒播种 镇压 中耕深松 结合趟地沟间筑坝

(2)       早春耙地 抢墒播种 镇压 中耕深松 结合趟地沟间筑坝

(3)       秋季联合整地即:灭茬(旋耕)深松起垄 镇压 抢墒播种 中耕深松

(4)       有深松或深翻基础地块,免耕播种 药剂灭草

(5)       秋季带状耕作 抢墒播种 行间深松 结合趟地沟间筑坝

3.5盐碱瘠薄区

3.5.1 区域分布

我省盐碱型土壤耕地主要分布在嫩江平原西部干旱区;瘠薄型土壤耕地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同时在境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岗地和耕作不当地区也有分布。

 3.5.2 耕作模式

浅翻深松加深耕层,中耕深松盐碱下渗,心土耕作改善结构,秆茬还田培肥地力。  3.5.3 配套机具

    浅翻深松犁、凿式杆齿深松机、中型混合耙、灭茬深松起垄机、播种机、苗带重镇压器、七铧犁型、秸杆还田机。

3.5 .4 耕作工艺

(1)       秋季浅翻深松或深松 耙耢 黑龙江省土壤耕作模式技术条件——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抢墒播种 镇压(垄作苗带重镇压) 中耕深松

(2)       早春耙地 抢墒播种 重镇压 中耕深松

(3)       秋季联合整地,灭茬(旋耕)深松起垄 镇压 抢墒播种 苗带重镇压 中耕深松

(4)      秋季秸秆还田 重耙 镇压 免耕播种 中耕深松 药剂灭草

3.6水田区

3.6.1区域分布

    我省水稻种植区域分布较广,除北部高寒地区外,全省各市、县均有种植。

3.6.2气候土壤条件

    我省水稻种植区域多分布在第一至第三积温带,第四积温带有少量种植,>10活动积温2300°2850、年降水量为500650毫米,地域分布不均;土壤类型较多,其中以黑土、暗棕壤为多,其次为白浆土、草甸土和少量沼泽土。

3.6.3耕作模式

    激光平地,扩大规模;原茬泡田、搅浆整地;间隔深松、防淤治涝;翻旋结合、整平耙细;因地制宜,科学选用。

3.6.4配套机具

    水田搅浆整地机(或称水田耙浆平地机)、水田旋耕机、杆齿式深松机、激光平地机、水田翻地犁、传统水田耙、水耙轮。

3.6.5耕作工艺

(1)       秋浅翻深松 泡田 春搅浆平地(或水耙平地)

(2)       秋旱旋耕 泡田 春搅浆平地(水耙平地)

(3)       春原茬泡田 二遍搅浆整地

(4)       春浅翻 泡田 搅浆平地(水耙平地)


黑龙江省土壤耕作区域模式分布表

区域名称

土壤耕作区域模式

分布区域

西部干旱区

抗旱保墒、覆盖耕作;

免耕播种、中耕深松;

伏秋松翻、整地压实;

土壤耕作、核心保水。

齐市、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林甸、安达、肇州、富裕和肇源西南部及大庆市西部

平原易旱区

南部平原区:积温带、杂粮产区。

北部平原区:积温带麦豆产区

伏秋整地、少耕深松;

抢墒播种、中耕深松;

轮作轮耕,深浅免结合;

秆茬还田,培肥地力;

保护耕作、地力常新。

南部:哈市、阿城、呼兰、双城、五常、兰西、望奎、明水、青冈、绥化、庆安、巴彦、木兰、肇东、依兰、汤原、绥滨、富锦、桦川、桦南、集贤、佳木斯市、宝清、

密山、虎林和通河、绥棱、方正、延寿、尚志、海林、牡丹江市、

宁安、东宁、鸡西、鸡东、勃利、宾县等市县。北部:讷河、克山、克东、依安、拜泉、海伦、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及逊克、伊春、鹤岗、黑河、饶河、同江、抚远、萝北等。

冷凉低温易涝区

早春耙地、散墒增温,

平翻深松、渗水散墒,

全方位深松、通透排水,

鼠道深松、排水治涝,

心土耕作、改良土壤,

大垄台田、增温防涝。

漠河、孙吴、呼玛、逊克、黑河、伊春、饶河、同江、扶远、鹤岗、萝北、嘉荫和北安、嫩江、五大连池等市县的部分地区及内陆洼塘地和山间谷地

丘陵漫岗区

等高耕作,横坡起垄;

间隔深松,带状耕作;

垄作区田,沟间筑埂;

蓄水聚肥,聚土免耕;

耕作核心,保水保土。

牡丹江市、海林、宁安、东宁、林口、勃利、通河、方正、延寿、尚志,铁力、伊春、宾县和穆棱、鸡西、鸡东的西部山区及五常、阿城、绥棱的东部山区;还有克山、拜泉、嫩江、黑河、呼玛等市县部分地带和境内丘陵漫岗地带。

盐碱瘠薄区

浅翻深松加深耕层,

中耕深松盐碱下渗,

心土耕作改善结构,

秆茬还田培肥地力。

林甸、富裕、安达、肇东、肇源、肇洲、杜尔伯特、泰来、龙江和齐市等;瘠薄型土壤,在全省各市县都有分布,其中以我省西部和坡岗地分布较多。

水稻田区

激光平地,扩大规模;

原茬泡田,搅浆整地;

间隔深松,防淤治涝;

翻旋结合,整平耙细;

因地制宜、科学选用。

五常、方正、通河、尚志、延寿、木兰、绥化、庆安、宁安、阿城、密山、虎林、饶河、汤源、桦川、桦南、海林、海伦、东宁等市县。

 

 

技术条件

4.1深松作业

适用于土壤全面深松、垄翻深松、起垄深松、中耕深松等土壤深松作业。

4.1.1耕深及一致性。中耕深松一般耕深为20cm-25cm。除中耕深松外,以破碎犁底层为原则,一般耕深为25cm-30cm;超深松耕深不小于30cm,各行深度误差为±2cm

4.1.2行距一致。有垄地块按垄距要求,全面深松行距为30cm -50cm,行距误差±2cm

4.1.3.深松凿形铲宽为4cm-6cm,双翼铲宽为10±2cm

4.2 翻地作业

适用于小麦、亚麻茬等地伏翻地作业,玉米、水稻、高粱、谷子、杂粮茶几蔬菜地秋翻及春翻作业。

4.2.1耕深一致性。伏、秋翻地耕深为16cm-22cm,春翻地耕深应大于14cm。耕深一致,误差为±1.5cm

4.2.2耕作直线度及耕幅一致性。耕堑直,百米直线度不小于15cm;耕幅一致,实际幅宽与设计幅宽误差为±4cm

4.2.3翻垡与覆盖率。立垡与回垡率小于5%。残株杂草覆盖率大于90%

4.2.4地面平整度。垂直耕幅10m长度范围内地表平整度不大于10cm

4.2.5不漏耕,不重耕,重耕率不大于2%,地头横耕整齐。

4.2.6开闭垄要求。开闭垄距离大于40m,开垄宽度不大于30cm,深度不大于15cm。闭垄高度不大于10cm

4.3耙茬作业

适用于前茬为深翻或深松基础的大豆、小麦茬的土壤浅层耕作。

4.3.1耙深应达到14cm-16cm,误差为±1cm

4.3.2地表平整,耙后垄沟垄台无明显差别,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

4.3.3不漏耙,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耙量小于15cm

4.4旋耕灭茬作业

适用于前茬为深翻或深松基础的旱田软茬地或水田的浅层耕作。

4.4.1耕深。秋旋耕12cm-15cm,春旋耕8cm-10cm

4.4.2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尺寸3cm-6cm的不得超过7个。跨两幅在4m宽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4cm

4.4.3根茬破碎。破碎长度应小于8cm,其合格率应大于80%

4.4.4无漏耕,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耕量小于15cm

4.5起垄作业

适用于各种起垄作业及深松起垄。

4.5.1垄向直线度。垄形直,50cm垄长直线度误差不大于5cm

4.5.2垄距相等,垄体宽度按农艺要求形成标准垄形。垄距误差为±2cm,往复结合垄距误差为±3 cm,起垄工作幅误差为±2 cm

4.5.3垄体一致,深度均匀。各铧入土深度误差为±2cm;垄高一致,垄体压实后,垄高应不小予16cm,各垄高度误差为±2cm

4.5.4垄形整齐,不起垡块,深松起垄时应包严残茬和肥料。

4.5.5地头整齐,垄到地边,地头不大于30cm

4.6耙地作业

4.6.1耙深。达到要求耙深,一般轻耙为8cm-10cm,重耙为14cm-16cm。误差为±1cm

4.6.2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每平方米耕层内土块外形最大尺寸≥10cm的不得超过5个;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m宽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

4.6.3不漏耙,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耙量不大于15cm

4.7镇压作业

4.7.1土壤紧实。镇压后10cm深的土层,土壤容重为0.9 g/cm3-1.1g/cm3

4.7.2不漏压,不拖堆。相邻工作幅重压宽度不大于30cm

4.8秸秆根茬还田作业

适用于小麦、玉米、秸秆切碎还田和玉米、高粱根茬破碎还田作业。

4.8.1破碎长度:小麦秸秆切碎长度不大于20cm,切碎合格率不小于90%;玉米秸秆要求细碎,长度不大于12cm,破碎合格率不小于90%;玉米、高粱根茬破碎长度不大于10cm,破碎合格率不小于80%

4.8.2破碎程度和抛洒程度:小麦秸秆抛洒宽度和割幅一致,且均匀;玉米秸秆破碎后应达到软、疏松,无圆柱段,抛洒均匀;玉米、高粱根茬清除率不小于90%,碎茬均匀地混拌于土壤中,土壤覆盖率不小于80%

4.8.3浅耕要求:玉米、高粱根茬破碎还田时,耕深8cm-12cm,耕层内土壤细碎无大土块,土块最大外形尺寸不大于4c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