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7-03-06 07:56:35)
标签:
教育 |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与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感受文中描写乡下风景的朴实而又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运用这些语言。根据平日上课的经验,如果直接将课文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去品味、去积累,总显得很被动。如何让他们主动地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并自觉把它积累下来,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自己动笔写一写。在写的过程中经历自己想表达却表达不好,甚至表达不出这一过程。这时候再引领他们去学课文,也许此时才能发现课文的美妙,才愿意主动地积累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并愿意学习作者的写法。学完后,再运用所学去修改补充之前所写,无疑对学生是一个提升。
当然,让孩子们写,就得先调动起他们写作的热情,要有内容可写。正好,我校孩子大多来自农村,有比较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另外课文还配有插图,插图中的情景可以帮助孩子们回忆经历的农村生活。于是,本节课我采用了先写后学再写的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引导回忆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体会农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2.感受文中朴实而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背诵。
3.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朴实而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调动生活体验说一说,为写片段做一铺垫。
1.调查学生的农村生活经历。
2.引导学生结合插图,选其中的某个画面说说自己在农村生活中见到的类似情景。
二、写一写,知不足。
1.根据说的内容,选其中的一个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动笔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在农村生活中见到的类似情景。
2.展示两位同学的写作成果。
3.教师小结写作意义。
三、选择三幅画面重点学习,积累语言,感悟写法。
1.研读“屋前瓜架”。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闭眼展开想象,说说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研读一二句话,说说瓜藤可爱在哪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抓住瓜藤的生长动作、形态、颜色等写出其可爱之态。并指导朗读。
(3)研读第三句话,通过出示门前的狮子,旗杆图片,感受对比写法。朗读感悟其可爱。
(4)教师小结本段写法,引导学生与自己所写画面作一比较。
2.研读“群鸡觅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说说鸡在乡下人家生活的怎么样?
(2)指导朗读。读出母鸡的慈爱,雄鸡的威武。
(3)鸡为什么能生活的自由自在?体会乡下人家对鸡的喜爱之情。
①对比出示句子: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鸡的。
②通过“率领”“大踏步的走来走去”等词句体会拟人写法。
(4)选择自己在乡下熟悉的一种动物按以下格式仿写。
___,乡下人家总要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门前晚饭”。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段,说说乡下人家吃饭跟城里有什么不同?
(2)结合“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调动学生体验,感受乡下人家吃晚饭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情致。
(3)指导朗读,读出享受之感。
四、朗读感悟其它三幅画面,背诵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1)从二、四、六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美美地读一读。
(2)展示朗诵。
(3)从全文挑选自己喜欢的语句,当堂背诵积累。
五、感受作者情感,了解写作顺序。
(1)引导学习结尾段,把握作者的情感。
(2)抓住“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六、教师小结文章写法。
同学们,我们在享受着陈醉云先生给我们带来的独特迷人的风景的同时,不要忘了构成这幅美景的其实都是一些平凡普通的事物。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普通事物的特点,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运用了恰当的表达,才让我们分明感受到这些普通的事物中也蕴含着独特、迷人的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这种写法,积累背诵文中的语句,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七、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的写法,重新把当堂写的那幅画面写具体,写生动。力求写出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
2.将自己心中的乡下生活用画笔描绘,用文字抒写,亦可搜集相关资料,将其整合,办一份以“乡下人家”为主题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