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故事
标签:
情感 |
分类: 照片配说明 |
1974年的故事
1974年1月1日
今天,我们结婚了,岳母、春华,我乘坐长途汽车,来到了天津。
在西站的一个饭馆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记得是米饭,土豆炖肉,那肉块很大。
之前到学校借了一间2号楼的房间,是位于楼上,水房对过的那一间。同楼居住的还有刚结婚的管国夫妇;滑钧凯,他的刚结婚的爱人可能已经回乡下了,因此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也许还有新婚的杨锁庭夫妇(第一夫人)。
傍晚,几位同班同学过来看望了一下,其中有杨俊霞、刘秀珍、岳秀玲、赵庆会。之后她们将岳母带到了女职工宿舍。
夜来到了,房间里很安静,滑钧凯借给的自制的台灯发出柔和的粉色的光,更增添了室内的温馨。
那天,教研室的老师们过来看望了,记得有李秀珍、邹邵敏、郭新生,我用暖壶泡的茶水,给她们倒了一杯又一杯。大家谈的很热闹。
1974年1月22日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到了,她来的是这样的无声无息,除了日历牌上的显示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征兆。偶尔几声稀疏的鞭炮爆鸣,远没有故乡那浓厚的节日气氛。
古人曰“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骨肉同胞。家乡的现在将如何呢?田野里,坟地旁,篝火熊熊地燃着,鞭炮声此起彼伏,连成了一片。屋内也许早已一切收拾就绪,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映着吐着火舌的火炉,畅谈着未来。光景好的话,一家人也许兴致勃勃地打着扑克。也许他们正在念叨我们这里的生活。农村里此时的一切是这样富有魔力地吸引着我,想起那无数欢乐的时刻,禁不住心潮澎湃。
思绪回到了眼前,已经饭后许久了,室内温暖如春,灯火也通明。收音机里播送着一年来人民生活改善的情况,妻子在桌子旁吃着瓜子,除夕之夜就这样度过了。
1974年1月24日
春节过去了,街道上虽然还很冷,但已经有了春日的气息了。大地上洒满了阳光。没有风,街道上满是走亲访友的人流,偶尔有一辆马车夸夸地飞驰而过,我们并肩在马路上慢慢地踱着步子,沿着程林庄路一直东去,心里很平静,春节过去了。
回忆起故乡的春节,初二到十四之间是最难熬的了,整日饭足茶饱,无所事事,显得十分无聊。这时,自己就一头扎到牛棚或草垛里看起书来。在寂寞来到的时候,书总是陪伴着我。
这个春节,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时间,我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和春华相处近20天来,处的还不错。她很体贴人,而且体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我的设想。每天,我们一同做饭,吃饭,洗衣,很有意思,但愿我们的未来能更加和睦。
春华已经呼呼大睡了,倾听着远处机车轧轧的轰鸣,看着洒着温柔光线的小屋,我思绪滔滔,久久不能入睡。人们称为“蜜月”的这段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初七她就要回去了,虽然还有见面的机会,但是心中免不了一些眷恋。
1974年1月29日
时间过的真快呀,从12月31日到1月29日,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刚送春华到车站回来。坐在桌前,心里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屋内凌乱地放着我们春节的日用工具,每一处都留下了我们共同生活的痕迹。每一件东西都唤起我多少幸福的回忆。新婚的离别,给人的是一种难受的感觉。虽然我们最近的见面只是四个月的未来,但是四个月是多么的漫长啊。
在一起的日子里,她是那样津津乐道地讲述了她的过去,往日已经成为了过去,目前主要是筹划未来的生活。今后的困难肯定是不少的,但愿一切顺利。
夜晚来到了,灯光下,看着熟悉的周围,然而却少了一个人。管国过来闲谈了一会儿,稍解了一些忧思。
1974年1月30日
煮上了饺子,一个人蹲在炉子前,看着屋内如鸟兽散的样子,心里有如撕裂的疼痛。从做饭开始,一直到晚上6点,来回地往5楼2号自己的宿舍搬运东西,才生活这么几天就费这么大事,感到有个家的必要更明确了。
1974年1月31日
回想起在这一个月中,共同看了两次电影,一次节目,去了一次公园,去三舅家三次,老舅家一次,水舅家一次,大姑家一次,杨回家了一次5天,我上班三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