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三年的那些日子

(2025-10-10 14:32:52)
标签:

历史

分类: 照片配说明

初中三年的那些日子

1958-1961年,在任丘一中度过了难忘的初中三年。入学的时候,我被编在初一丙班,当年可能录取了5个班,因为记忆中有初一戊班的存在。

早在1956年前后,就了解了中学生的生活,那个时候他们吃的是全麦面的馒头。那馒头个头很大,有些发黑,散发着麦香,这对于当时的我,是很吸引人的。非常想考上初中,加入到中学生的行列,去享受那梦寐以求的大馒头,一个时期这成了我学习的动力。

在初中的三年中,我属于作风散漫的那种学生。经常在一起的有王惠民、牛仲年、毛宝开。有时我们会逃课,一起去外面玩。因此老师对我的评价是无组织无纪律。也许到了三年级,才逐渐收敛了一些。

记得有一次,别人在上课,我跟着同班同学边子修去他家玩了,那是位于任丘城东大约十几里路的一个村子,他答应要给我一只小兔子。到了他家,他果然没有食言,真的给了我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在当时,自己没有丝毫的组织观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教室的前面,是我们几个个子较小的同学,有闫全生,叶瑞莹,张惠英,苏瑞震等。我们经常在一起参加少先队的活动。记得有一次,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我们7个人参加了一次县政府大会的祝贺活动。那天,我们穿上了学校配备的统一服装,白上衣,蓝色短裤。列队来到任丘政府的大礼堂,那里坐满了从乡下来的村干部,也许正是大会休息的时候。当我们到来的时候,他们都站了起来,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些服装整齐的学生健步通过通道,走向主席台。

来到台上后,祝贺开始。领队张惠英念着祝贺词。其余6人站在它她后面,大声重复着每句话最后的两个字。例如,她念道: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就齐声高呼:祝贺!祝贺!场面很热烈,过程很受欢迎。之后,我们在两侧热烈的掌声中,在大队干部热切的目光中,沿着会场的中央大道,仰首走出会场。当时我觉得我突然长大了许多。

     初中阶段,苏瑞震可能担任中队长,凡事他都是走在前面,他似乎比我们懂得更多。

     在初中的三年中,每一个月中,总会有一个星期五,那是大家期盼的日子。那天早晨,食堂管理员谢景增会从他的办公室里走出来,双手举着一张摊开的背面涂了浆糊的报纸,报纸的正面写着几个墨迹未干的大字:“明天中午吃卷子,每人4个”。他将它粘贴在管理室门口的墙壁上。从那一刻起,欢乐就开始在校园里弥漫开来,一切都似乎变得那么美好。

      星期六的中午,是欢乐的高峰。卷子(死面馒头)打回来了,一般是3个连在一切的,每个人得到一个三联的,一个单个的。有的同学舍不得吃,下午带回家去与家人同享。

      任丘一中北校的后身,有一块面积非常大的水塘,它被辟为中学的养鱼池。经过两年的喂养,那里的鱼每只都达到了一尺多长,水域中的杂草都被鱼吃光了,劳动课的时候,有一个班的学生专门负责割草,背回来喂鱼。一天学校将它们全部打捞了上来,给大家做了一顿美味的佳肴,尽管分到每个人的是半碗已经烂不成型的鱼肉,但是,那鲜美的味道使同学们如饥似渴,端起碗来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大家一个个都低着头吃着,教室里回荡着吞咽食物的声音,没有人说话。也许大家已经有一年没有吃到过如此的美味了。

那个时期,吃饭是一天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每天最大的享受。每个班都有一个木箱子,用来盛装窝头等主食,每个小组都有一只小水桶,用来打菜汤,粥和蔬菜。

当食品领来后,先分主食-窝头,然后回到小组分蔬菜,由值日生来做。大家紧盯着自己的碗,盼望能多分到一口菜汤。

早晨的菜是咸菜,中午是炒菜,一般被称为是“熟菜”,晚上也是熟菜。

前一天,生活委员给大家订饭,主要是主食。我通常定121,即早晨一个窝头,中午两个,晚上一个。年龄大的男生定的多是122,女同学则是111.分饭的时候,生活委员拿着订饭单,将窝头发放到每个同学手中。

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是张杰老师,当年我们居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房东是同一个。他很英俊,有两个女儿,月华和月梅。后来班主任换成了杨学质老师,此人头脑似乎有些不清楚。他教政治,一次他讲道,中国当年有50万中学生,咱们班的每个人都在其中,少一个就不是50万了。当有的同学提出,那是个大概的数字,他不以为然地说,国家对这样重要的数字,怎么能是大概呢。如此的智商,还教政治课,真的很难想象。有一次讲到和平的时候,他引用列宁的一句话。“不要以为,我们一提到和平,资产阶级就会用盘子将和平端过来”。他很欣赏这句话。“用盘子端过来,哈哈,说的可真好”。他嘴很大,牙齿外露,讲话很急促,同时嘴边容易溢出朵朵的白沫。

初三的班主任是王书哲老师,她是个语文教师。他对我的一篇描述劳动的作文很赞赏,“具有小说的味道”是她的批语的最后一句话。

周末,同学们都回乡下的老家了。我愿意独处,因此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留校,届时,宿舍里就剩下了我一个人。原来30多人的屋子就剩下了孤零零的我。我会在身下多铺上几件棉被,过一个舒适的夜晚。

周日上午,我来到在教室前面,在和煦的阳光下,摆上凳子,静心读书。

周日通常是两顿饭,总是觉得天很长的。

当时,学校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采购了几百本“小人书”,就放在阅览室里。那里就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殿堂。

在班上,我是1号,也许是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一个。有的时候,会和女同学因为小事动起手来。我不管不顾地,举起拳头就打。年长一些的男同学会告诫我,打女生可不能打人家的胸部。当时我对此并不十分理解。

在我的座位旁边,是女同学张惠英,她身材苗条,梳着两根小辫子。人很白,眼睛不大,说话很斯文,也许她是我们少先队的小队长。我对她有一种崇敬的心理,到后来就是不敢和她说话。这一度引起了她的注意,一次,她问我一件事,我没有及时回答上来,她竟然发了火:“你要是对我有意见,就提出来,为什么总是对我带搭不理的”?有一次,我将李白一首诗写在了黑板上,以炫耀自己的多才多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她看到了这首诗,她将“故”理解成了我(因为我的名字单是一个故字),捂着嘴笑了起来。直到毕业分手,也没有将当年的心境向人家表白。想想自己真的很没用。


初中三年的那些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