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教育 |
记忆中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我现在已经退休了,我还在职的时候,对博士生答辩委员会的要求是:委员最少为5人,其中外单位人员不少于2人,委员应该是教授职称,或正高工。最好是博士生导师。本单位的人员比较容易找到。外单位的多选择天津市高校的老师,例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财经大学等。有的时候聘请纺织企业的高工。
主持人宣布答辩开始后,由博士生讲解个人的论文,这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主要讲解自己研究的创新点。之后是答辩委员就论文内容提出问题。有的时候,是随问随回答,一个委员提问并接受学生的回答,之后另一个委员开始提问。有的主持人提议,由学生将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经过准备整理后,统一作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评委可以随时插话质疑。当评委认为没有进一步的问题后,回答问题结束。
接着讨论对论文的评价。结论通常由导师提前拟定草稿,将草稿投射在屏幕上,由秘书根据提议现场修改。由主持人主持,大家逐字逐句地讨论。
结论中对论文的综合评价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要确定论文的等级。通常的等级有4种:优秀(高水平)、优良(较高水平)、合格(达到要求)、不合格(未达到要求)。这个结论通常由主持人推荐得来,他根据盲审和现场专家给出的评价,综合出最终的结果。论文盲审为5-8人,现场答辩委员5人,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评选结果,主持人根据这10人或13人的评价,综合出最终的结果。这往往是大家容易接受的。
根据多年的经验,优秀论文可以占到15%,优良论文占到75%,合格论文占到9%,不合格论文占到1%。对于不合格论文,建议给学生一个机会,修改论文,补做实验,再次答辩。
之后由主持人宣读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价意见。大家鼓掌通过。
一般评委、导师、学生会留下一张合影,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