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强赛国足首场失利

标签:
体育 |
分类: 足球 |
18强赛国足首场失利
9月5日,没有包机,全员经济舱出行的国足,再次踏上冲击世界杯之路。在首战客场对阵日本男足的比赛中,最终以0比7败北,无缘取得积分和进球。这场也是中国男足历史对阵日本男足的最大分差。
过往对阵国足,日本男足取得1至2球领先往往“点到为止”,但这次由于世界杯预选赛与中日同组的还有传统强队
https://q8.itc.cn/q_70/images03/20240905/67e5219350f14a2a81b4ed43ff8ceabe.png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最近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中“金句”,同样适用于中国足球。
过往,中国足球没少向诸多足球发达国家取经,无论是聘请外教,还是学习管理经验,总因为学习方向不明,风格路线设计欠缺,无法沿袭发展,致使中国足球至今都找不到明确风格,没有实质进步。
今年初,中国足协低调任命了两名日本教练上村健一和浮嶋敏分别出任中国U16、U15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被认为是中国足协布局青训,着眼未来的务实举措。
上村健一和浮嶋敏均有日本足坛职业球员经历,退役后常年深耕青少年足球领域。上任至今,二人也分别对媒体进行过公开的表达。
两位教练均指出,中国足球的问题表面上在足球,根子上又不在足球上。
上村健一认为,家长、老师、教练等大人替孩子包办了太多事情,中国青训教练在训练中对孩子干涉太多,“很多中国球员都习惯在场上等待教练给予指令,不会根据比赛情况做出判断,只是等待”。
浮嶋敏则通过中国U15选拔队集训时,讲了自己的观察:“我观察到有些队员在过人成功或者失误时,会经常看向教练席。他们当时可能在想:教练会怎么看我(失误丢球)?”
看到球员有这样的反应,浮嶋敏基本能够判断这批球员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二位教练有一个观点颇为一致:足球即育人。浮嶋敏认为:“青训教练最重要的使命是育人,即通过足球去教球员如何做人。在青训阶段,教练要给予球员失败的机会。如果剥夺球员失败的机会,球员就会变成机械地执行命令的‘机器人’。”
上村健一也认为:“任何事情都需要孩子去经历,自己考虑,作出决定,自己去行动,并接受结果,不管成功还是失败。让孩子经历一些事情,总结经验,对他们成长很重要。教练员的重要性只是在于创造这样的环境。”
但事实上,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受“出线足球”“成绩足球”“功利足球”的束缚,中国球员青少年时期即在缺乏创造力、畏手畏脚的环境中踢球。国足比赛中,大量传“安全球”,生怕失误的场景即是一种“投射”,想要改变或许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只是,国足大比分输球,日本教练给的建议和忠告,真的不能带来一些触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