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旅欧球员对比变化
(2023-11-25 09:33:04)
标签:
体育 |
分类: 足球 |
中日韩旅欧球员对比变化
20年以前,中国队留洋球员还有一定的数量优势,巅峰时期也就是2002世界杯时,范志毅、孙继海和杨晨都在欧洲踢球,而当时韩国只有安贞焕和薛琦铉两名旅欧球员,日本有中田英寿、小野伸二、稻本润一和川口能活4名旅欧球员,中国与日韩的差距不大。
20年后,中日韩在留洋球员方面,已有了阶梯性差距,中国足协虽然鼓励留洋,但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事实上,2023年世预赛亚洲区第二阶段36强赛的中国队大名单中,有12人有过留洋经历,他们是:张玉宁、武磊、谭龙、戴伟浚、李可、王上源、韦世豪、李磊、蒋光太、林良铭、高天意、刘彬彬。但是除了武磊,其他人基本都没有显著成就,有的只是培训性质。
目前,中国还有超过20人在欧洲职业联赛踢球,但无人在顶级联赛注册。联赛水准最高的是FC安道尔的何小珂(西乙),安卡拉青联的吴少聪(土甲)以及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奥地利等国次级联赛的零星球员。
如今,日本在旅欧留洋上已形成了足够大的规模,五大联赛有16人,欧洲排名前20位的顶级联赛和五大联赛次级联赛合计达71人。理论上,日本队可以用旅欧球员组成3支完整的国家队。最近,日本足协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修建了常设训练基地,用于旅欧球员的管理、考察和训练。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日本足球,几乎已经脱亚入欧。
韩国在五大联赛效力的有7人,在欧洲排名前20位的顶级联赛和五大联赛次级联赛的合计22人,不到日本的1/3,但在亚洲顶级联赛,韩国有25人分布在东亚的中日联赛和西亚三大联赛,其中J1联赛有15人,此外,孙兴慜、金玟哉、李刚仁在欧洲顶级俱乐部都是绝对主力。
如今的中国队,与日韩相比,仅在旅欧留洋球员数量上,就已相差不止一个维度,这种差距,是实力上不可逾越的鸿沟。
中国足球应该两条腿走路,既要从娃娃抓起,又要鼓励球员走出国门,去高水平的球队提高自己。不但有号召,还要有措施,在这方面,足协应该有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