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澜采访克林顿

(2023-06-06 10:50:15)
标签:

历史

分类: 历史

杨澜采访克林顿

2005年3月,杨澜在采访克林顿时,直接问出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引得对方的秘书都变了脸色,冷眼相对,但克林顿却毫不生气,反而大谈特谈,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澜采访克林顿

 

要知道1998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发表电视讲话,承认了与莱温斯基的“拉链门”丑闻之后,他因此遭到了政敌们的疯狂弹劾和侮辱。

2005年3月,杨澜静静地坐在会客室里,她的对面坐着一位头发花白却气定神闲的老人,他正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她回想着进门之前制片人的要求:你要问一下有关莱温斯基的问题。想到这里杨澜心里忍不住有些抵触,在她看来,突然去问冒犯甚至是挑衅的问题,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可制片人的要求不能不听,节目的效果也是必须考虑的,杨澜只好深吸了一口气,决定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这个问题。

采访开始之后,杨澜脸上挂着柔和的笑容,和克林顿进行交谈,很快她就被这个侃侃而谈的老人吸引了:他的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微笑,说到兴起时就像个孩子一样眉飞色舞,风度翩翩又能说会道......

杨澜意识到,克林顿确实有着极强的个人魅力,只要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这样一个内心强大、思想丰富的人未必会因为她的问题发火。于是采访经验丰富的她开始引导话题,很快就聊到了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杨澜笑着说:“您这本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读过之后也要拜倒在您的思想之下了。”克林顿听到夸赞的话,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气氛十分愉快。

这时杨澜顺着话题不经意地问道:“我看到书中有写,您专门在自己的图书室里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展区,里面都是关于莱温斯基事件的报道。”

听到这里,克林顿的秘书瞬间脸色变了,她在镜头之外瞪着杨澜,示意这个问题必须马上停止。可杨澜保持着冷静,当作没有看到,问出了疑惑:“每个总统都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放在图书馆中,您为什么愿意将一件尴尬的丑闻陈列在图书馆中呢?”这简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秘书气得要冲上来阻止采访,可克林顿的反应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他摊开手十分轻松地回答:“这确实是我的主意。”听到这里,所有人都露出了期待的眼神,没有惹怒这位总统,不用担心影响国际关系,甚至还要获得公开的回应,一定会引起热议的!

克林顿坦然解释:“这个图书馆是我自己的,我可以将我喜欢的东西都放进去,也可以将我不喜欢的东西都拿出来,但是我认为没有必要,我认为应该将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人们,希望人们能够自己去看事实,然后做出自己的评价。”这一番话既坦荡又滴水不漏,也表现出了克林顿的人生观:这些经历都是人生不可切割的一部分,不需要刻意回避负面和错误。杨澜巧妙的侧面提问,得到了克林顿完美地回答,这场采访在双方愉悦的笑容中结束了,原本等着发难的秘书也恢复了从容。在这期采访后,杨澜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连声称赞,她也因此获得了之后采访希拉里的机会,迎来了事业的大丰收。

 

这时才37岁的杨澜,为什么采访技巧如此高超,能走到这样的高度呢?这多亏了她一路走来的经历。1968年3月31日,杨澜出生在北京的一家医院里,在她4岁之前,父亲都在国外当外援专家,尽管年幼时没怎么见过父亲,但她显然遗传了语言天赋。长大之后,杨澜顺利地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系,毕业后她得知中央电视台正在招聘女主持人,22岁的她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面试。结果也非常顺利,靠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自信的态度。杨澜从几千人中脱颖而出,成了《正大综艺》的主持人,还拿下了中国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金话筒奖”。

所有人都认为,她一定会把握住成名的机会,可杨澜却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做的节目,她义无反顾的辞职,选择到美国进修。1996年5月,杨澜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随即回到国内创办了第一个高端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也就是后来的《杨澜访谈录》。这档节目让杨澜彻底火了,她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采访能力出众、才华横溢的她也成了女主持人的标杆。不得不说,坚持做自己的她真的一路走向了更好的未来,也正因为这些经历,杨澜随机应变和观察人心的能力堪称一流,这才能把握好采访克林顿的角度,没有因为敏感问题惹怒对方。这也再次体现了她一贯的做法,访谈就是要提出富有内涵的问题,挖掘对方

克林顿希望人们意识到,他的政绩并不会因此被抹杀,而个人的道德错误,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也正因此,面对杨澜的这个问题,他不但不抵触,反而认为这是展现自己胸怀的好机会,自然坦然回答。所以,这实在是一场双赢的采访,在这次采访后,克林顿依然奔波在到各地演讲、接受采访的路上,杨澜也名声大噪,成为了中国传媒界里数一数二的女主持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