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情表》教学反思

(2019-11-25 14:33:49)

《陈情表》教学反思

    “表”是古代臣民向皇帝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而古人更有“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的言论,但这能否作为评价孝道的标准尚且有待商榷,但是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深重感情却是毋庸置疑的。但既然是给皇帝上书陈事,那必定冒着一定的风险,因为一句话说不好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况且李密是以蜀汉旧臣的身份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辞官,所以,这篇文章言辞间的严谨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我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重在理清作者讲话的思路。首段陈情,即向皇帝诉苦,说自己身世凄苦,与祖母相依为命,博得皇帝同情。第二段陈述自己忠孝难两全的困境,皇恩浩荡,赐我高官厚禄,但我要供养祖母,实在分身乏术。第三段开头就摆出圣朝以孝治天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名正言顺地向皇帝提出尽孝的请求。最后又表忠心,提出解决方案即先尽孝后尽忠。整篇文章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最后李密如愿以偿。至此,皇帝有没有落泪我们不知,但一篇流传千古的文章已经诞生。学生也无不为李密缜密的思维和高超的说话技巧惊叹。

但回到话题本身,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仅仅在于他的话术吗?不,更重要的是在于话术背后的情,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有情感的文章才有生命力,李密能够在家供养祖母而不赴职,是因为晋武帝被文中感人至深的祖孙情打动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我们可以想到自小孤弱的李密被年迈的祖母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其中的点点滴滴,心酸悲苦不是常人可以体会的。“而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把对祖母的担忧写得淋漓尽致,字字恳切力透纸背。面对年迈多病的祖母,李密内心是何等的焦虑?除去“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担忧,即便有心为官,又怎会有心情应召呢?这必定是至孝之人才能写出来的字句。

在这篇文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说话的逻辑技巧,更重要的应该教学生体悟孝道,践行孝道。而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重功用而轻教化,重文字而轻情理,也是我们应当面对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有情感有温度的学科,承担着育人的责任,我们不是要培养巧舌如簧的论辩家,而是至纯至善至美的人。所以,以文学作品为蓝本,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掘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人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