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反思
(2019-11-25 14:33:49)《陈情表》教学反思
王 圆
但回到话题本身,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仅仅在于他的话术吗?不,更重要的是在于话术背后的情,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有情感的文章才有生命力,李密能够在家供养祖母而不赴职,是因为晋武帝被文中感人至深的祖孙情打动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我们可以想到自小孤弱的李密被年迈的祖母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其中的点点滴滴,心酸悲苦不是常人可以体会的。“而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把对祖母的担忧写得淋漓尽致,字字恳切力透纸背。面对年迈多病的祖母,李密内心是何等的焦虑?除去“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担忧,即便有心为官,又怎会有心情应召呢?这必定是至孝之人才能写出来的字句。
在这篇文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说话的逻辑技巧,更重要的应该教学生体悟孝道,践行孝道。而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重功用而轻教化,重文字而轻情理,也是我们应当面对的问题。语文作为一门有情感有温度的学科,承担着育人的责任,我们不是要培养巧舌如簧的论辩家,而是至纯至善至美的人。所以,以文学作品为蓝本,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掘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人生,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