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的茶水
(2016-09-29 09:52:40)妙玉的茶水
本博前文《妙玉的茶具》分析了《红楼梦》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中妙玉茶具的诸多暗示;其实在栊翠庵品茶中最古怪的莫过于妙玉的茶水!泡茶的水都应该是要用新鲜干净的水,为何妙玉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要不就是“五年前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为何妙玉又说:“隔年蠲的雨水……如何吃得?” 难道“五年前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吃得?为什么说梅花上的雪泡的茶水是那样的轻浮?为何妙玉说宝玉要是独来,是不给他茶吃的?妙玉为何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贾母为何不喝”六安茶“而喝“老君眉”?刘姥姥为何要熬浓些?其实这些令人生疑的地方都是作者刻意暗示的地方,只有悟出了作者其中深刻含意,才会理解开篇就说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本博在解析上述问题之前,为方便阅读,先重温一下《红楼梦》四十一回中栊翠庵品茶的文字。
《红楼梦》四十一回:“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靖眉批: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瓠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盉”。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庚辰双行夹批:茶下“糟蹋”二字,成窑杯已不屑再要,妙玉真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甚矣。实有此等人物,但罕耳。】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该 批:玉兄独至岂真无茶吃?作书人又弄狡猾,只瞒不过老朽。然不知落笔时作者如何想。丁亥夏。】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蒙侧批:妙手层层迭起,竟能以他人所画之天王,作纵(?)神矣。】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此处妙玉泡了两次茶,一次泡给贾母的茶(刘姥姥也喝了),用的是“隔年蠲的雨水”,一次是泡给黛、钗两的茶(但只写宝玉吃了),用的是“五年前在玄墓蟠香……收的梅花上的雪”。这些泡茶的水着实很古怪,因为按照常理,泡茶的水当然得新鲜干净!现在人们常说隔夜茶不能喝,就是此理。水放得时间长也自然变质,更何况过去没有现在各种现代化的净水和消毒设施。不要说放一年,恐怕放一个月也没人敢喝!妙玉招待的都是宝贝级的人物,茶当然得好茶、水亦当是好水!泡茶的水可不是文物,不是越久越好,可作者偏偏把泡茶的水贮藏时间说得很长,收的雨水是隔年的(旧年),雪是五年前的;就是如此,作者还特意着墨,水不是来自于干净的井水、泉水,而是雨水、雪水!如此收来的雨水和雪怎么会卫生干净?作者还唯恐读者不知其意,直接提示:“隔年蠲的雨水……,如何吃得。”!雨水只是隔年的,收来的雪可更是五年前的!实际上暗示了其实都是喝不得的!那这些茶水,究竟是什么?
作者在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中,暗示了作者写作某些特点。写到黛玉教香菱:“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可以看出来,作者写作是很重视立意的,如果为了表达好的立意,“连词句不用修饰”“不以词害意”。《红楼梦》中诸多奇怪和突兀之处,正是作者为表达写《红楼梦》真正立意而留下的暗示!《红楼梦》多处暗示血、泪,“字字看来皆是血”,“一把辛酸泪”!也有暗示改朝换代战争的残酷:“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作者的“满纸荒唐言”不会是痴男怨女的情情爱爱、缠缠绵绵,更不会是落魄公子的期期艾艾、悲悲戚戚!而是面对山河破碎、亡国灭种、血醒惨杀的局面,又有苦不能说(文字狱)的情况下对悼念朱明、控诉满清的血泪史!尽管作者开篇即言明“将真事隐去”,但读者往往又从书中的文字表面去理解作者的本意,不仅无法理解作者本意,也太小看了作者的视野和著书的立意!
本博的系列文章分析了《红楼梦》写的是1616年清建立后金至1662年永历皇帝被杀的这段明末史,是明末清初的汉族文人悼明斥清之作。受文字狱之苦,不得不写得如此晦涩难解。得出了作者著书的真正目的之后,书中的很多令人费解的说法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根据这一基础,下面对前面提得的问题一一剖析:
一、梅花上的雪究竟是什么?
因为朱明王朝的朱是红色的,《红楼梦》用红梅花暗示朱明王朝,如薛宝琴见到红梅花而思念起梅翰林,暗示郑成功思念明朝(今厦门市思明区的历史来源,详见本博红楼梦猜谜之四十二)。
雪即“血”也!谐音法是作者惯用的,梅花上的血就是指死于清军的原朱明江山的广大军民的血!
满清对汉人的屠杀,造成汉族人口的急剧下降,到处是血雨醒风。血是浮在水面上的,所以文中才有“那有这样轻浮”一说,其实这也是作者的进一步暗示!文中说“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但茶水好不好不是以是否轻浮来衡量的,而是以茶水的色、香、味而论,这是作者明显留给读者思考的又一古怪之处。作者唯恐读者忽略,又特地让黛玉说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加以重复提示血比水轻,浮于水面的“轻浮”的特点!不仅“隔年蠲的雨水如何吃得?” “五年前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更是吃不得的,并特地在时间上写了五年前,以加深其吃不得的特点。
二、梅花上的雪为什么是来自于玄墓蟠香寺?
玄墓山,在苏州吴县西南部太湖之滨,又名邓尉山(玄墓在阳,邓尉在阴),俗称光福山。邓尉之得名,传说因东汉邓禹。在玄墓有三处邓将军庙,一在广福南街,一在志理村,一在顾巷,据说是邓禹兄弟三人,各居一村。
邓禹是能征惯战的大将,助刘秀复兴汉室,建立东汉政权。明末崇祯初期亦有中兴之象,崇祯亡后,中原汉人期盼南明政权能光复汉室江山。故作者以玄墓山暗指。蟠香,意为番香,番,指异族之满清。玄墓山蟠香寺是作者暗示,明末朱明政权欲中兴,但结果是异族的满清大放光彩,取得政权。由于政权的更迭,造成许多的杀戮,流血成河的惨状比比皆是,所以梅花上的血(暗指死于清军的原朱明江山的广大军民的血)来自于玄墓山蟠香寺!
所以妙玉说:“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被屠杀的军民恐怕死无葬身之地!能被收葬已地下已是不幸之幸了,所以此处【蒙侧批:妙手层层迭起,竟能以他人所画之天王,作纵(?)神矣。】
三、“隔年蠲的雨水”是什么?
根据上述分析,“隔年蠲的雨水”其实是作者为了陪衬“梅花上的雪”,实际上含义都一样,其实都是被惨杀的中原汉人的血,如果仔细分析,作者没有说妙玉给她们泡茶用了两种水,而只是两种说法而已!因为给贾母进茶,所以文中稍微有一个转折,换了一种名称,从妙玉和黛玉对话的口气可知,其实是同样的水;其目的是要写刘姥姥喝茶。
三:刘姥姥为何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本博分析过,其实刘姥姥暗指侵略中原的清军头目(参见巳之变——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本博红楼梦猜谜之四;戊寅虏变——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本博红楼梦猜谜之三十六)。清军的惨酷杀戮罄竹难书,中原汉人被屠杀得到处流血成河!作者以刘姥姥对茶水嫌淡,而希望浓些以暗示清军之嗜杀!
四、妙玉为何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妙玉的品茶说,也是一古怪之处,这和上文中的茶水特点一样,也是与常理不一样的,常理的品茶应该是慢慢、细细的品,而不是以杯为论!这一违反常理的地方又是作者的一种巧妙暗示之处。妙玉表面上是说宝玉的,其实是骂刘姥姥的,文中写描写的只有三人喝了妙玉泡的茶,贾母问了水是“隔年蠲的雨水”才吃的(要是梅花上的血断然是不会吃的!),吃了半盏;刘姥姥是一口吃尽,宝玉是在妙玉品茶之说后“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
这三人的吃法,当然只有刘姥姥的不雅,也符合她的身份,其实是作者暗骂她是“饮牛饮骡”,牛、骡,乃牲畜也,也就是痛斥清军是畜牲!如此看似高雅的品茶之说,竟然暗含对清军的痛斥!呜咽如斯! 可见作者之苦心。
五、贾母为何不喝“六安茶”而喝“老君眉”?
“六安茶”和“老君眉”究竟是什么,如果光从茶和地名上去分析,也不得其道。其实很简单,还是作者一惯的谐音法而已,如前所述,刘姥姥是暗指清军头目。贾母是代表朱明政权的,朱明政权被清军骚扰得不厌其烦,最后被动挨打。所以朱明政权是不喜欢被敌军骚扰的,当然也不喜欢敌军安定。
六安——“刘安”,刘即暗指清军的刘姥姥,敌之安定,便是我之被动。
老君眉——“扰军没”,没有骚扰的敌军,当然是好事。
贾母不喝“六安茶”而喝“老君眉”就是不要敌人安定,而要没有敌军骚扰之意。
六、为何妙玉说宝玉是托他两个福,要是独来,是不给他茶吃的?
黛玉、宝钗是朱明皇室和清廷的两个代表;她们的相遇,就是争夺皇权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必然引起改朝换代的大规模战争,杀戮不止,血流成河,到处是“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宝玉暗指为玉玺,是代表皇权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争夺皇权,定然更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如果不是争夺皇权的战争,代表皇权的玉玺就不会染血。所以妙玉说:“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此处之批语“玉兄独至岂真无茶吃?作书人又弄狡猾,只瞒不过老朽。然不知落笔时作者如何想。丁亥夏”。不知是批书人也未悟透作者的意图,还是特地加注,以引起读者注意?随后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是作者重复暗示黛玉、宝钗是代表朱明皇室和清廷的两个政权;她们争夺皇权的战争,特别是满清的屠杀行为,造成了处处流血成河、惨绝人寰的景象!
本节文章诸多之古怪,却被作者以一句“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悄然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