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颍上家谱系列之--卢氏家谱

(2022-06-01 17:52:46)
标签:

宇飞

宇飞电脑

颍上

颍上家谱

大美颍上

分类: 颍上家谱
颍上家谱系列之--卢氏家谱


一、【颍上卢姓简介】:

      卢氏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已2700多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炎帝,传至52世姜太公(吕尚,字子牙),姜太公11世孙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于公元前685年因辅佐齐桓公有功,封为齐国正卿,食采于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即今卢故城遗址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为齐正卿,谥日敬仲,食采于卢邑,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齐康公二十六年(前379),田氏代齐。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至北宋900多年间,卢氏后裔播迁海河,黄淮和长江流域广大地域,支脉多。六朝以后到隋唐时期,通过种族融合,同音改姓和皇帝赐姓等方式,一批异姓人氏加入卢氏阵营,增强了宗族人口和民族成份,其发展历史悠久,海纳百川,世系繁盛。居住在范阳的卢氏成为各支派卢氏最繁盛的一支,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然,文豪蜚声,清乾隆皇帝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范阳望族已成为卢氏家族的荣耀,因此卢氏家族也冠以“范阳堂”称号。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卢氏人口700多万,是全国第42大姓,占全国总人口的0.47%。卢氏宗族在历史。上渊源明晰,脉络清楚,始终保持着家族的“涿郡高楣”是对卢氏宗族评价的真实写照。

     我范阳卢氏一脉,久居耕读颍上。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地区东部。南临淮河,中跨颍水。东与凤台县接壤;西与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阜南县毗邻;南与霍邱县、寿县隔河相望;北与利辛县交界。颍上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建立邑治,周为“慎邑”,秦置“慎县”,隋大业二年( 606年)改称“颍上”。明时,兼置颍上所,属南京凤阳府颍州。洪武二年,以临濠府为中都,四年以颍州属中都,六年改中都为中立府,七年改中立府为凤阳县,并属之。清属江南安徽布政使司颍州府。颍州,牙错于河南归德、陈州、光州之间。如今下辖22个镇、8个乡,面积1988.5平方千米,人口为165.5万人,其中卢氏约万余人。

颍上家谱系列之--卢氏家谱

     据传我始迁祖卢宏基兄弟三人于明万历天启年间,由山东枣庄迁徙至颍淮大地,一兄弟带家谱南去大别山(具体时间地点不详),也可能他依谱论辈在大别山一带的湖北、河南、六安繁衍生息,但与我们失去联系。另外两个兄弟卜居在颍淮大地,如今其后裔遍布颍上大部及淮河流域霍邱部分。近年来与山东枣庄会长学军和临沂市兰陵县卢家楼(原属枣庄)之光宗长多次联系,我始迁祖与明末武举人卢统勋有诸多吻合之处。卢统勛来处其谱序叙述较为笼统,但却似与明滕州大赵庄始祖四品带刀侍卫志斌公有吻合之渊源。吾族后辈俊贤可依此展开源流研究,结合《颍上县志》及江西、湖北、河南相关谱序等资料,写出我族完整无缺的世系谱序。是为盼。我世系现辈分:基凤从选玉,文克善恩新,孝友传家宝15字班派,说明从二兄弟之一的始祖卢宏基(音译)迄今已繁衍至15世。本着“是者从之,遗者补之,讹者更之,疑者存之,不知者缺之”的修谱原则,“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进行严格务实修谱。
颍上家谱系列之--卢氏家谱


     耿棚镇南、北(大)卢郢村是耿棚、润河、盛堂、十八里铺等乡镇和霍邱县城、临淮岗等卢氏宗族的发源地,在颍上境内是卢氏宗族居住最多的地方。其辐射村庄主要有大卢郢、小卢郢、新庄、陈庄、杨庄、大汪庄、韩庄、卢靳庄、孙庄、凌楼、汪洋、汪坝、石庄、西饭店(卢庄)、桅杆、宋洋、大同等村庄。迪沟镇、陈桥镇卢氏宗族,是颍上一个卢氏宗族人口较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金元村、卢圩、卢老庄、高刘、王下等村庄,亦有外迁到谢桥、陈桥、黄桥等乡村的,人口3000人左右。卢塘沿村位于颍上城北七公里,据说这里有明朝裕州刺史文林郎卢云墓地,现有卢氏宗族计五房,分别居住在卢塘沿、三湾、陈台、花冲、三道冲等村;万台孜和韩岗村卢氏宗族是民国时期从卢塘沿迁徙而来。六十铺镇卢氏宗族楹联:“范阳分事业,颍水振家声”。说明我们都是同源同根一家人,系河北范阳卢植公后裔。主要居住在大卢庄、五十铺、马桥等村。居颍时间相对较早。有些资料记载会略有不同。



    此次续修卢氏宗谱于二0一七年八月启动,历时三年整。尽管伊始困难重重,但族人热情踊跃,特别是牵头几位宗亲甘为牺牲与担当,保障了续谱进程。亦赖于全体族人同心协力,无私奉献,续谱大业方得以圆满收官。



    展望未来,惟望我族人不忘历史,缅怀先祖恩德,上慈下孝,重视学习,忠厚传家!祈愿我卢氏家族世代兴旺发达,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0二0庚子年仲夏 吉旦



裔孫 卢传木 熏沐敬撰

颍上家谱系列之--卢氏家谱


二、【卢氏宗谱出版】:

颍上家谱系列之--卢氏家谱


   颍上《卢氏宗谱》的出版是颍上霍邱两县万余卢氏宗亲梦寐以求的一件大事,是颍上卢氏族人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空前盛事,是历代卢氏先祖和当代卢氏族人的共同心愿,更是无数族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她将以详实的资料、较为完整的世系、科学的编排和规范的体例而流传后世。给颍上卢氏族人留下不可多得的传家之宝,更为颍。上文化殿堂添彩增辉。



司马迁说过:“百世不灭, 有益于史;族不立谱则明显混淆。人不知祖,则姓氏紊乱,与禽兽何异。”当代伟人毛泽东说过:“搜集宗谱、 家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通过修谱,使人不忘祖而知祖源,识疏亲、明辈次、笃情谊、彰祖德。谱牒记载着姓氏的来源,宗族演变,繁衍播迁,族人分布,族规家训及历史名流等,把先贤志士的崇高品质和道德情操传承后人,使其发扬光大。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为齐国正卿。谥号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公元前391年,田氏代齐之后,卢氏有不少人远离齐国。散居于今山东、河北、陕西、甘肃;还有南迁于今江、浙、粤、闽;西迁今宁夏一带。在随后的生息繁衍中,卢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卢氏是历史 上的汉晋名门,隋唐望族。有“一经世第、八相家风”之美称。近代卢氏同样是人才济济、名贤、俊杰辈出、经久不衰。这些人尽管祖籍不在范阳,但论其血统来源,无一不与山东长清,河北范阳有关,真可谓木发千枝根一条,水流万道源一脉。 “汉儒世德,唐相家声,范怀名族,涿郡高楣”是对卢氏宗族评价的真实写照。卢氏27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因战乱不断,交通不便、联络困难等因素,颍上卢氏各宗支统一修谱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盛世的今天,寻根问祖,持谱交流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联谊的主要方式。颍上县卢氏同样源远流长,但由于战乱及“文革”时期破四旧等原因,墓碑、牌位等均遭损毁遗弃于河床路旁,已无可寻觅。据《重建颍上县卢氏宗祠碑记》载: ...始祖溪公,食采于卢,因以为氏,已2700年,传我颍上卢氏先祖三兄弟之二人下居颍淮大地,三百余载,一兄弟携谱南迁(去),地址不详(据说是大别山区)。属范阳卢氏。”颍上县卢氏与全国卢氏渊源相通,承脉接系。颍上卢氏宗祠楹联:颍水振家声,范阳分事业。说明我们系河北范阳卢植公后裔。

为与中卢会、省卢会接轨,2017年6月1日颍上县卢氏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接着于同年8月11日隆重举行“颍上卢氏宗族立碑暨修谱启动仪式”,至此,族人三大心愿建祠、立碑、修谱初步得到了落实。这次修谱酝酿已久,我们颍上卢氏宗亲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实乃幸事,主编卢传木和编辑团队一起,不计个人得失,克服重重困难,使新谱得以问世,值得敬佩与铭记。更为重要的欣喜之事是和阜南宗亲统一了字辈班派。这是颍上县卢氏文化研究会与阜南县卢氏文化研究会共同努力的结果,颍上卢金扩、卢孝红、卢孝彤、卢军、卢友红、卢传木等和阜南卢其元,卢家胜,卢明智,卢伟等宗亲代表面对面的沟通协商,落到实处。这次统一字辈班派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增强了两县卢氏宗亲的团结,为今后的发展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两县代表共同签字确认的新排字辈是:继宗秉长怀,和昌建维东。官政福绵泽,欣享奇佑功。佳雨旺沁果,尚典岱岳松。此30字新排字辈为目前我们两个县的共有辈分。阜南县到“汉”字辈止,之后停用,启用新排字辈“继”,颍上县到“宝"“志”“其”等字辈止,之后停用,启用新排字辈”继“。未提及到的字辈务必对号入座,适时停用启用。两个县的代表都表示将严格执行此字辈的权威与延续,以辈分取名(这次字辈多以结合卢姓笔画科学参排),不可再随意而为。

我们相信,颍上《卢氏宗谱》的出版问世定能达到弘扬族史,敦宗睦族,使卢氏族人更加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努力拼搏、崇尚道德、爱国爱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颍上县卢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颍上《卢氏宗谱》编纂委员会主任卢孝连

三、【卢氏图腾】:

颍上家谱系列之--卢氏家谱


四、【卢氏辈份】:

颍上家谱系列之--卢氏家谱

以上资料主要由颍上耿棚镇 卢传木 先生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