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看到《郑青岳科学教育讲演录》的P195页的案例11《小孔成像的异常现象》,里面提出的问题是“小孔成像时,为什么当光屏离小孔很近时,光斑就是小孔的形状?”书中做了作图解释。我还是不能理解书中的解释。
我的解释是:把小孔成像理解成是把发光体看成是由很多的点光源组成,每个点光源都要通过小孔形成一个照亮的区域,当光屏离小孔比较远的时候,这些区域就分布在一个较大的面积上,上下左右散的比较开,就总体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到光屏离小孔很近时,这些区域就发生较大的重叠,像就不清晰了,就变成小孔的形状。
总之,光斑到底是小孔的形状还是发光体的像,我看是根据光屏上照亮的部分由点光源发出的光的叠加程度而定。少叠加,就是像,多叠加就是小孔的形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