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发酵的发酵机理
(2016-04-15 19:16:47)分类: 教学札记 |
(一)淀粉酶的分解作用。面粉掺水调制后,面粉中的淀粉所含的淀粉酶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活性增强,先把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进而分解成葡萄糖,为酵母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如果没有淀粉酶的作用,淀粉不能分解为单糖,酵母是不会繁殖和发酵的,这个过程就是和面吃水的过程,其变化的方程式如下;2(c6Hl005)n(淀粉)+nH2O(水)一nCl2H22O11(麦芽糖)NCl2H22Oll(麦芽糖)+H2O(水)一2C6H12O6(葡萄糖)C12H22O11(蔗糖)+H2O(水)一C6H1206(葡萄糖)+C6H12O6(果糖)
(二)酵母繁殖和分泌酵素,酵母在面团中获得养分后,就大量繁殖和分泌“酵素”,不断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生成量小,积累在面团内部,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和发酵作用的继续进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越来越多,充满面团组织,面团随之膨胀体积越来越大,酵母生成=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的基本原理,其变化的方程式如下:C6H12O6(单糖)+6O2(氧气)一6CO2(二靴碳)+6 H2O(水)+28t7KJ(热量)
第一种情况是酵母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出更多的酶,使糖类分解为供应自身繁殖的养分。并在缺氧时进行酒精发酵,由于面筋网络将氧气消耗,这就使面团出现缺氧情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酒精和较少热能,这个过程也就是静置发酵的过程,其变化方程式如下:C6H12O6(单糖)一2CO2(二氧化碳)+2C2H5OH(酒精)+100K/(热量)酵母菌在繁殖时需要吸收能量,主要是由酵母菌在呼吸和发酵时产生的,从上面两种变化中可以说明,发酵后期的面团有酒味并发热,发酵时间越长,面团中含水量就越多,面团就逐步变软,就是这个缘故。
(三)酵母发酵时,当面团内温度超过33摄氏度时,醋酸菌大量繁殖,分泌出氧化酶,将稀薄的酒精变为醋酸,产生醋酸和水,使面团有强烈的酸味,变得更软烂,过分延长发酵时间,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其变化的方程式如下;C2H5OH(酒精)→CH3COOH(醋酸)+H2O(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利用酵母发酵,因系纯菌酵母,一般不产生酸味,也不用加碱中和去除面团中的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