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的奇迹
(2025-07-08 09:25:21)
标签:
教育感悟育儿杂谈 |
暑假的序幕刚拉开,第一天孩子就睡到了日上三竿,连中午的太阳都升得老高。房间窗帘紧闭,他依旧陷在沉沉的酣睡中,呼吸均匀悠长。我轻轻拉开帘子,光亮刺得他眉头微皱,翻个身又裹紧了被子。晨光悄然流走,仿佛被他的酣梦吸去了活力,连同窗外鸟雀的鸣叫也一并淹没了。暑假刚刚开始,惰性还如无形的藤蔓缠绕着四肢,孩子自然还贪恋着被窝的暖意。该怎么办呢?
夜晚,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我们一同摊开了新课本,我故作高深的向孩子描绘着这些知识有哪些用途,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拥有哪些更加强大的能力。果然,孩子抚摸着崭新的书页,眼中渐渐亮起一点光芒:“爸爸,我能不能也试试提前学点新知识?”我点了点头,他主动提笔在计划表上郑重地写下了预习的任务。第二天,清晨七点半的闹钟清脆地响起来了,他竟一骨碌爬了起来,揉揉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便坐到书桌前去了。
从那天起,每个清晨都宛如被重新擦拭过一般澄澈。七点半的晨光准时穿过窗户,铺展在书桌一角,孩子已端坐桌前,笔尖在纸页上发出细微而规律的摩擦声,如同蚕在桑叶上勤勉啮食。我偶尔从门缝望进去,他时而凝神思索,时而专注地书写,阳光悄悄爬上他专注的侧脸,倒映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改变悄然发生:过去需要两三天才能慢慢啃完的作业,如今竟能在一天之内被他一气呵成地完成。他眼中也燃起了一簇簇小小火苗,昔日那如影随形的叹息与抱怨,竟如露珠般在晨光中蒸腾消散了。他再不会对着风扇发呆叹息,也不曾抱着枕头消沉地说“没意思”了。有一天,我刚把午餐端上桌,他竟已捧着写满的数学本子跑过来,语气里仿佛跳跃着阳光:“爸爸,数学预习任务我写完啦!”
我默默注视着孩子伏案的身影,清晨的窗子筛下斑驳的光点,跳跃在他乌黑的发梢和挺直的脊背上——此刻我忽然明白:这早起的习惯所唤醒的,何止是窗外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