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2024-05-13 11:38:29)
标签:
教育育儿感悟杂谈 |
下午四点多,媳妇发来微信:“给你儿子打电话,让快写作业,光想玩!”于是我连忙把微信视频电话打过去,呵斥了孩子一顿,并约定过一会检查。半个小时之后,媳妇发来了孩子完成的作业,并感叹道:“你看快吧,这一会做这些。就怕你!”
原以为是孩子顽劣,但看着媳妇发过来的照片,我突然意识到可能不是这么一回事呀!赶快和媳妇确认孩子的语文作业,因为五一调休这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结果,上一年级的儿子这一天的语文作业是这样的:两张试卷;三课生字第一行笔顺第二行四字四音两词;多音字“空”,每个读音各写2音2字3词;预习语文园地六;背诵古诗《兰溪棹歌》。
我真的感觉现在小学语文作业太多了!特别是机械抄写过多!作业数量较大!并且老师为了布置和评价作业的方便,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统一的,不分层!
当然对字词的认知和学习,抄写往往能起到巩固识字的效果。我们也得承认反复操作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记忆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但机械重复性作业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并且长时间大数量机械重复性作业肯定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会对写作业产生厌倦,对语文水平的提高并无益处。
并且我们还要承认在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有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整齐划一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不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只能让有的学生躺赢,有的学生躺平。这就和作业布置的初衷相去甚远。
所以,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趣味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习惯性原则。也就是说作业设计应该首先要巧用游戏,让作业”人性化”。再者重视阅读,让作业“主动化”。第三应借助实践活动,让作业“生动化”。第四推动分享互动,让作业“创新化”。最后可以通过写作的分享,让作业“互动化”。
人性化、主动化、生动化、创新化、互动化的作业设计其实就是让老师们在积极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句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老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立足于他们的接受度和兴趣点,从方式方法上兼顾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而不是让作业成为我们家长呵斥之下,学生忍辱负重去完成的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