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到底该教什么呢?
(2023-10-09 17:23:07)
标签:
教育感悟杂谈 |
在国庆假期前后,我连续听了几节数学课。每一堂课都有些许不足,似乎这些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还需要再提高。那我们的数学课堂到底该教什么,到底该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呢?
首先一节好的数学课堂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有的放矢地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生活经验必然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因此,咱们数学老师要善于思考和发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有效对接,实现数学问题有效解决的熟悉情景。
之前我曾经在听课时遇到一位王老师。他喜欢将孩子们放入到活动的场景中。将课本中模式化的小红、小明……变成了孩子们熟悉的身边人,让孩子们的参与度一下子提的很高。同时他还很善于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孩子身边的生活问题。在学习图形的平移这一小节时,他就利用孩子们上课间操的时机,选出四个孩子排成一排,然后让孩子们猜:这四位同学向左平移10块方砖的距离之后该站在哪里?在孩子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猜想的同时,图形平移的要点就以游戏的形式被孩子们掌握。
其次,老师们应该在课堂上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大幅度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能力。
新课标将数学思想渗透当作一个重要的目标,与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经验并列为数学教学的四大基础内容,基于此,教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突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得直接体验,从而加深对数学规律的认知,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合理的探究方法,提升数学能力。
最后,数学老师要加强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教师提升自我水平的重要环节,能够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关注,激发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原动力。
教学中,老师们都想孩子们以百分百正确的回答让自己的课堂丝滑顺畅。但孩子们出错却在所难免。那到底我们该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呢?不做武断的主观评断,而是进行有效引导,在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点拨,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由此对原有思维展开批判性再思考,从而萌发新的思路,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展思维空间,增加思维含量,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反思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要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提升。另外,还要通过反思引导,使学生巩固旧知,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结,完善数学思维。同时每位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抓住生成资源,有效的利用生成资源,展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