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线带班》读后感

(2023-04-01 17:14:53)
标签:

教育

阅读

感悟

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在这阳春三月我有幸和叙事者的伙伴们一起作业研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

这本书主要分为七个章节,以一个“抓”字贯穿整本书,简单却实用。书中管建刚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有这样几点让我记忆深刻,迫不及待的和伙伴们分享。

首先是第三章抓时间这一部分,给了我启发。管建刚老师规定,8点必须跨进校门,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到校后,就要上交作业。同时在早读时间,管老师还配备了“早读管理员”。

对于选课代表,在这一部分,管老师介绍了选课代表的要求:1.作业的质量和速度;2.要看有什么其他职务;3.要看学习成绩;4.观察愿不愿意帮老师、同学做事。同时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多和课代表聊天:“要做的事”、“要负起的责任”、“要给老师提建议和改进意见”。

是呀,很多时候,我们一方面在抱怨现在各种事务耽误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时间,但另一方面我们在抱怨之外却从没有想到去改变。当山不向我走来,我们只能向山走去。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去“抓时间”,只是在随波逐流。每天因为现实让我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我们却没有把这个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我们更没有给孩子们一个明确的时间规划管理。在这本书中管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强大的建议,我就不再赘述了。管老师在书中不光介绍了在教学中如何“抓时间”还介绍了另一部分时间安排。自我运动锻炼身体,安排明天计划做好备忘录做反思,自己做的怎么样,哪些做好了,哪些没做好,哪些可以改进,哪些可以作为经验留下来。写教育记录,每天写,不求成文,如实记录所做、所想、所思。利用零碎时间提升自我。

这一部分时间是教师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老师和老师差距就是在于是不是进行教育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将每日工作量化,早上到了列出当日清单,每天做的好与不好的、可以改进的地方都随时记录下来,有效进行每日教育反思。老师应该是一个会管理时间的人!

其次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本书的第四章的内容——如何抓作业。学生上交作业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让我很头疼的地方。优等生及时提交作业这一方面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有些学生会出现偷懒的现象,甚至所有作业都是在糊弄,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写作业。

管建刚老师针对这些情况提到了可以从“三阶段”整体考虑。第一阶段就是,“及时+工整”,对后进生的要求,“及时”是第一位的,“工整”排其次;对优等生的要求,“工整”第一,“及时”第二。优等生“及时”不成问题,那么中后等生的作业怎么“及时”起来?管建刚老师通过举例,对优等生小郭和后进生小安两位同学要持不同的态度,小郭提交作业后反复的在班级表扬,一有同学及时完成任务就表扬,通过不断地表扬,强化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行为。而对后进生小安,小安是满头大汗的来提交作业,管老师说他的汗水是金子。管老师的话术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第二阶段就是,“工整+及时+细致”。细致体现在四个方面:不犯低级错误、不漏题、答题完整和看清楚题目要求。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能同时达到这四个要求是有一定难度的,唯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督促,才有可能有好的效果。第三阶段则是“工整+及时+细致+跑到作业前面”。老师还没布置作业,但学生已经提前完成了,像预习朗读课文、抄写默写单词短语、背诵后面的课文、完成配套的练习册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提前完成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这种“提前做”的意识,当他们听到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自己已经完成了,心里会很高兴,当天又做起了第二天的作业,他们永远走在作业的前面。走在作业前面的同学内心是喜悦的,因为他们超越了作业。这种精神一倡导,就会有部分学生带到,小部分同学可以带动另一小部分,积积极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就营造出来了。

管建刚老师提出的教学方法,其实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而展开的,管老师能从不同方面给予学生自信,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教师学习。信心是动力,目标是方向。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会碰到许多困难,因此信心十足,目标明确是成功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管老师在《一线带班》中介绍的方法却并不是只有鼓励和夸奖。管老师的很多方法其实很严格,但却严之有法,严格的同时也要采取合理的方法。直接地、简单粗暴地批判学生反而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即使学生接受了批评,可能也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为了逃避惩罚,所以不得不认措。因此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方法,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是“严”得成功。其次,要做到严之有度,讲究严得恰到好处。过分严格甚至打击学生,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从此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学习,更不愿学习。同时我国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教导学生与训诫学生的权利,但是并没有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的权利。因此教师在训诫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度

的把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最后,真正的严师其实是把严格和慈爱相结合的。严是对结果的要求,而学生成长的过程则需要老师用爱与耐心浇灌。严格与慈爱相结合,正如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需给予及时的强化,那么严格和慈爱便可以起到负强化与强化的作用。对于需要批评的错误不能放纵,但是对于好的表现也要予以及时的表扬与奖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翻开《一线带班》这本书,没有精美的图片,全是满满的文字,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全是接地气的话。管建刚老师就是从他的亲身经历中体悟教育,向我们传授经验的,唯愿我能沿着管老师指引的方向坚定的走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