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江影戏唢呐腔发源龙华山

(2018-06-15 20:10:36)
标签:

文化

旅游

杂谈



http://s7/mw690/006mZoaKzy7l7kqlYbA76&690

 

作者:罗平安 2018 .6      微信:luo7073990

地址:湖南平江县体育路167号楚地雕刻美术社

 

平江影戏,称皮影戏,又名影子戏,它是我县地方特色戏剧,更是我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美好的时光。

http://s15/mw690/006mZoaKzy7l662Vfjg7e&690

由于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不同流派,各派演奏影把和调腔都不一样,别的地方不说,就说咱们的平江,平江影戏虽是同宗同源,唱调虽然一致,但清水龙华山的唢呐吹奏调腔比南江、虹桥、长寿等地有所不同。改革开放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间断的影戏又得到复兴,那时,平江县刚刚成立民间艺术协会不久,曾举办过一次影戏比赛,各自搭台唱戏围观者满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艺人们各自施展技艺,唯清水龙华山唢呐腔调音与众不同,压倒群芳。这两年我县成立了平江县皮影戏协会,并列入非遗产保护,皮影戏剧团曾多次举办送戏下乡到各地文艺演出,我县许多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喜欢爱听清水龙华山的唢呐腔,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听这个唢呐腔调呢?这个唢呐腔又跟我县其他地方腔调有哪些不同呢?比喻唱起板,起板例如代表俩人很久没有见面时,或一遇到,或某个场碰到,格外高兴,相见时表达自己的经历,就开始唱奏,紧接后台锣钞打起板,随唱声落,唢呐马上接起板音,我们通常喊的是唢呐调子,唢呐是古老的乐器,喇叭大,发音宏亮,唢呐调子是过去的工尺谱,起板调:“四合尺上工六尺工四上尺工尺上工六工上四工尺上四,上尺四,尺六工,上合上尺工尺上四合四”,这样的乐曲吹起来格外动听又非常压台。比喻龙华山唢呐腔的倒板,倒板一般表示叹苦情节时候唱的,例如或是个女的好久没有跟丈夫见面,或是她为了家庭或奉孝带儿,或离子散等,开唱词大意表示一种痛苦的表达,在丈夫面前诉苦等等,某个场合跟上唱法都不相同,倒板大意痛苦和忧伤的词调,请看倒板调:“尺工尺上五六工,六工六上尺四,尺尺四,尺六工,上合上尺工尺上四合四合”。清水龙华山唢呐腔的调曲为什么唱的那么标准呢?据查也只有几个乡镇,那就是三阳、瓮江、童市、梅仙、安定这些地方唱的标准些,据说那些地方调腔是从清水龙华山那里流传过来的,那么,清水龙华山的唢呐腔又是从哪里流传过来的呢?

http://s7/mw690/006mZoaKzy7l666gyEu76&690

清水龙华山的唢呐腔,我们还得从三国关羽战长沙说起,当时关羽带领兵马从汉昌郡出发,经江东、清水万古、石坪、对坪、过更古台到萸桐岭,萸桐岭是平江与长沙交界的山岭,关口紧要,坳中有路直通长沙,关羽驻马关界,令在山坳一边安营扎寨,一边派探马到长沙打听军情,凭他多年征战的经验,深知长沙战略的重要性,故不敢轻易出兵,由于长年作战,兵士疲劳,娱乐很少,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消除士兵的疲劳,他冥思苦想,夜坐虎帐,秉读《春秋》,烛光映出帐布,朦胧看见帐外士兵流动哨的身影仿动,灵机一动,即命军中巧匠,根据自己发现和要求,把牛皮和树叶等剪制成人物模样,通过烛光,透过帐蓬,帐内操作,蓬外观看,同时拿来营中锣鼓和号角及木梆,通过影、唱、乐、吹进行演奏,发明了这种影子戏,晚上除了士兵观看外,还有龙华山下的百姓纷纷赶来观看,关羽军队过后,当地百姓仿效影戏来纪念关公,流传至今,所以,清水龙华山唱的影戏,吹的唢呐腔与其他地方不同,这是地方特色,并且唢呐腔调带有汉时遗音。

http://s7/mw690/006mZoaKzy7l66a7QuWf6&690

龙华山乃平江西南众山之祖,为平江、长沙、浏阳三县交界的山岭,尖峰状如荞麦,三县各占一方,形成鼎足之势,素有“鸡啼三县”的美誉,自古乃湘天名胜。山顶龙华石庙始建于唐,唐盛时期山上寺庙发展有了九座,由于那时寺庙兴起,儒、佛、道三教抢占仙基,为这座龙华名山演绎许多信仰的乐章。相传唐代儒、佛、道三教在山上大办“龙华盛会”三年一届,盛会一直传到民国年间终止,每次盛会,各教都有礼乐唱赞。那时三县地方影戏也在山上搭台唱戏,唱戏乐器当然离不开唢呐,这里的唢呐腔调容长、平、浏三县之众音,音腔又集儒、佛、道三教的调曲,那时流行腔调的尾声流传至今,所以龙华山唢呐腔余韵伴有盛唐古风。

http://s14/mw690/006mZoaKzy7l66eN2Lb0d&690

龙华山那边是长沙,更古台与长沙搭界,现在更古台的人说话口音还带有长沙话的尾子,长沙那边而今还盛行儒教,长沙儒教礼乐行头付当都离不开唢呐,唱戏庆典和红白喜事,都要吹奏唢呐的。龙华山离长沙城只有70公里远,长沙城来是湖南省的省会,城里是全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龙华山离长沙近,长沙唢呐腔流传到龙华山更古台也非常吻合的事,故龙华山唢呐腔吹出有长沙尾音。

http://s5/mw690/006mZoaKzy7l66gGGAA74&690

据清乾隆《岳州府志》载:“龙尖山在县南五十里,又名九龙山,相传罗子尝驻此下,敕书崙、马迹石、更鼓台。”龙尖山今名龙华山,罗子说的是春秋有罗子国人居住山下,山下马迹石尚在,更鼓台即更新,敕书崙又是什么意思呢?敕书是古代皇帝下书到地方表赞的最高荣誉,皇帝为什么要下敕书到更古台呢?查遍地方资料和志书以及调查走访,更古台历来没有出大事纪实,惟有龙华山唢呐腔从古传今,敕书崙莫不是皇帝下敕书表章龙华山唢呐腔,只是笔者猜测和想象。

http://s13/mw690/006mZoaKzy7l66ltCKU9c&690

更鼓台有座杨泗庙,据清同治《平江县志》载:“更鼓台杨泗庙皇封紫云宫,乃明建 ”。该庙了六百多年历史,自古属昌南名胜,杨泗庙是龙华山下清水南乡的大庙,庙中供奉杨泗将军神像,六月初十日神圣寿诞,过去每年都要神寿酒,寿酒从六月初一做到六月初十,场面很大,十分隆重。同时,庙里唱影戏,影戏一般演《封神榜》 四十八本,影戏一唱就是个多月,影戏唱是龙华山唢呐腔,据当地老人说:“龙华山唢呐腔好听,没变调,吹奏古意很浓,还保留了那过去的腔调 ”。

http://s4/mw690/006mZoaKzy7l66obHov03&690

平江影戏龙华山唢呐腔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从汉朝到现在,不知换了多少皇帝?更不知多少次改朝换代?龙华山唢呐腔还是古老的腔调没变,保留到现在相当不易,虽然留下来的文字记载甚少,着墨不多,靠前传口教,亲口传授,一代复一代,许许多多的老艺人和老师傅自己没有留下名姓,却为龙华山唢呐腔留下后世动听悦耳的音符,由于年代久远,沧海桑田,无法追溯先贤名师为龙华山唢呐腔留下保贵的文化遗产,它如像一卷断篇的竹简。龙华山唢呐腔宗师有名字的是从明末清初开始口传,郑鉴1代→小坑王秀2代→3代铁屎岭袁根、程满、喻益、李叩→4代钟举星→5代范建文,范建文是龙华山唢呐腔第五代传人,他的老师公是郑鉴,他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他的唢呐腔吹奏虽不及前代,但吹奏表演某些细节超越先师,他那种唢呐腔调还保留了原始的唱法,古老的谱曲还没有失传,庆幸是他们还在传承和发扬,秉承师之遗训,续继演绎着今古传奇色彩的话剧。

http://s7/mw690/006mZoaKzy7l66pH81M06&690

今年,黄彬将军回到久别的家乡,游子归来,特意登上龙华山,寻找童年喜听龙华唢呐腔的乡音,并欣然命笔挥毫写下“龙华皮影”四个大字。

http://s4/mw690/006mZoaKzy7l66rPwoXe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消失的瘫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