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的光辉  生命的礼赞——解析《再塑生命的人》

(2018-01-10 21:00:57)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人性的光辉       生命的礼赞
                                                                   ——解析《再塑生命的人》

                                                                                                                景云初中    牛智贤
      
        提起励志名篇、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谓众所周知。本学年首次使用的“部编本”七语上册,幸而选入该书一节——《再塑生命的人》。
       这是多年来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可多得的一篇闪耀人性光辉、彰显生命之美的好文。
                                                    作者:二十世纪美国的英雄偶像
        我上初中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公众十分推崇的励志人物。高位截瘫,却成绩斐然的齐鲁女儿张海迪,就被誉为“当代保尔”。
        后来,一位大洋彼岸、集盲聋哑于一身而取得非凡成就的女性,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崇敬的偶像。
        她叫海伦•凯勒,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女性。
        未满两周岁时,海伦罹患急性充血症,被病魔夺去视力和听力。六岁零九个月时,海伦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安妮•莎莉文。在这位贵人的不倦教诲下,海伦•凯勒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海伦曾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1899年6月,这位集盲聋哑于一身、身残志坚的女孩,果真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海伦先后突破了识字、语言、写作“三关”,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192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评价她:“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另一位著名作家海尔博士也说:“1902年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就是吉普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1965年,海伦•凯勒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这是海伦•凯勒给世人最深刻的启示。
                                                        主人公:人性美的化身
        再塑生命的人,是谁呢?当然是安妮•莎莉文女士。正是她走进了残疾女孩海伦的生活,献出爱心和智慧,付出艰辛与汗水,才培养造就了海伦•凯勒这样的奇女子。莎莉文堪称栽培奇人的奇人。
        安妮•莎莉文于1866年4月14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家境并不富裕。3岁时,患眼疾,视力逐渐恶化。经过一连串手术得以重见光明。母亲患结核病去世后,酗酒的父亲抛弃了安妮和她的弟妹。后在好心人帮助下进入柏金斯盲人学校,并完成学业。1887年3月3日,安妮长途跋涉,来到亚拉巴马州的小镇,见到了小自己14岁的海伦。从此,开启了她一生中不同寻常、非同凡响的从教之旅。
        在海伦•凯勒眼里,安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美丽、善良的人。“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海伦第一次接触莎莉文老师的时候,便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
        莎莉文老师更是一位会赏识、知宽容、讲科学、懂规律的人。当海伦在学习  “杯”和“水”两个词产生混淆,以致“不耐烦”地摔碎布娃娃时,莎莉文并不着急,来了个“冷处理”。她先是转移海伦的注意力,带她到井房,实践中育人,使海伦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会“water”——“水”这个词。“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最终,海伦在自我反思中,亲自返回屋里,捡起被自己摔碎的布娃娃,“想把它们拼凑起来”。莎莉文老师睿智的教学手段、高超的教育艺术,非常值得为师者学习、借鉴。
         安妮•莎莉文陪伴海伦走过五十个春秋,她用自己的大爱排解了学生学习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障碍。期间,安妮与哈佛大学年轻的讲师梅西结婚,但由于她全身心投入海伦的教育,梅西最终离开安妮。婚姻的破裂并没有影响安妮的事业。正是她的善良、理智、博爱和坚忍,重塑了海伦这样杰出的灵魂。
         安妮•莎莉文堪称人性美的化身。
                                              文本: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炉的好教材
        《再塑生命的人》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其涉及的语文知识点俯拾皆是:
        1、标题属于偏正短语。
        2、生字雅词值得积累: 搓捻、绽开、奥秘、浸满、譬如、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3、全文记叙的顺序: 顺叙
        4、表现“我”心理、神态变化的词语尤为丰富:
             “默默”——“安静”——“愤怒”、“苦恼”——“自豪”、“脸涨红”——“不耐烦”——“特别痛快”——“恍然大悟”——“新奇的眼光”——“悔恨莫及”——“浸满泪水”——“充满喜悦”——“企盼”
        5、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下午的阳光......绽开的花朵” 烘托安妮老师到来前静谧、温馨的气氛,衬托海伦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的急切又愉悦的心情。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叙事兼写景,自然之美,足以平抚先前“不耐烦”怒摔布娃娃的冲动。
        6、第四段使用第二人称的作用:
              直抒“我”在孤寂、黑暗的世界里,渴望“爱的光明”降临之情感。
        7、抒情、议论句大有妙用: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虚写。思想的升华。大自然给予的做人的启示。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反问作结,卒章显志。
        8、莎莉文老师与“我”初次交往的四件事:
              A.送洋娃娃并教拼写“doll”;
              B.送更大的新洋娃娃,加深对“doll”的理解;
              C.“杯”“水”之争,使我摔碎新洋娃娃;
              D.井房学会写“water”。(此详写事,可拟几个小标题,如井房故事、“水”的启示、我是怎样学会“水”字的、水悟……)
         9、品析一处要紧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如同平静的湖面投进一颗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涟漪。读者的心陡然一紧,这个女孩!心灵受伤不浅。议论句,包含描写。“寂静而又黑暗”这一短语中,有中性词有贬义词,“温柔和同情”则全属褒义,感情色彩分明,对比强烈。矛盾的双方,看似不可调和。为下文写莎莉文老师偏能以神奇之术,扭转“我”的思想、态度,埋下伏笔。先抑后扬,波折显明。从先前摔 碎洋娃娃“既不惭愧,也不悔恨”,到后来“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柳暗花明,对比何其鲜明!
        10、莎莉文老师形象简析:
              初来乍到即“握住了我的手,把我抱在怀中”,一“握”一“抱”,动作温暖,细节感人,母爱彰显。
              特别是当海伦因厌烦枯燥的学习而摔碎布娃娃,安妮能静静“扫”碎布,“递”帽子等一系列动作,显示了安妮•莎莉文这位非凡女性的耐心、宽容和智慧。
        11、情节一波三折:
                A"愤怒、苦恼”中迎来莎莉文老师(低潮)——B老师母亲般的爱抚(渐涨潮)——C送洋娃娃学“doll”(平静)——D“模仿”“不求甚解”学会许多词(平静)——E新洋娃娃风波(转低潮)——F井房学“water”(高潮)——G悔恨摔碎洋娃娃(最高潮)
        12、贯穿全文的线索:
              安妮•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爱,是暗线;海伦的情感变化,是明线。
        13、学后感:
              以"海伦•凯勒教给我的”或“《再塑生命的人》给我的启示”为题,搞一次练笔活动,使学生梳理思想,提高认识。
          
       毋庸赘述,这篇美文的思想性是很强的,教育功能显而易见。语文课注重德育渗透,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是极好的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的范本。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