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减负增效(方邡)
(2016-03-16 22:27:29)| 分类: 教学论文 |
浅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已是大多数教师的共识,许多数学教师已经为之在努力地探索与改革。减负增效的实质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呢?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课前激发学习兴趣,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就是对所学的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兴趣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动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一旦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会是一件愉快的事。学生乐学,就会把学习看作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这样他们就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它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在课前布置一定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能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有了学习兴趣,课堂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时,我事先布置学生每人回家找五粒扣子。学生们十分好奇,老师让我们带扣子到课堂干什么呢?有了这样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十分地专注。当知道是要对扣子进行分类时,学习热情高涨,小组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又如,二年级上册《班级旧物市场》的教学前,我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封家长信,信中告诉家长班里要举办一次“旧物买卖和交换活动”,讲清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邀请感兴趣的家长参加。学生拿到这封信后兴奋不已,回家后就积极地准备。等到上课时,学生们带来了许多废旧物品,兴致勃勃地进行买卖与交换。在兴趣的促使下,学生们主动参与活动,利用学过的乘除法知识解决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的问题,从而正确付钱、找钱,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上精心设计组织,是减负增效的根本。
1、明确提出活动任务,减轻学生负担。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问题的提出是一节活动课的初始,只有明确了活动任务,学生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始可以明确提出活动任务,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说得越明确,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越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如在三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的教学中,在学生读过“海报”后,教师就可明确地指出:这节课我们就要设计一个艺术节徽标。学生在得到这个明确的任务后,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思考:徽标上该包含哪些内容?怎样设计才能使自己的徽标脱颖而出呢?这样一来,后面的设计方案环节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以后,学习《包装的学问》,让学生测量出一个磁带盒的长、宽、高后明确提出:现有两盒磁带,可以怎样进行包装?哪种方式包装更节省包装纸?这样的问题提出就为学生指明了要探究的方向,学生知道包装的方案不止一种,可怎样包装才是最节省包装纸呢,这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实践了。
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明确提出,可以避免学生无效的课堂活动,减少他们的盲目活动,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高效课堂。
2、科学地组织活动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实践活动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学习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在心理上不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学业负担。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时,教师先播放一段本层楼道洗手间里水龙头在滴水的视频,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再告诉学生我国是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但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淡水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算算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因为浪费水的现象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主人翁精神,都积极地去想办法进行计算。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让学生感到实践活动的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觉到有趣,就会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时,把10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改为每两名同学之间赛前先握一次手,握了多少次手就是比赛多少场。然后喊两名同学上来握手,再喊三名、四名同学上台握手,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许多学生能亲身参与活动,使学生感到了数学的课堂充满了乐趣,从而积极地探索起其中蕴含的规律。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了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才会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
(3)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选择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首先,活动地点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在教室里,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测量、观察。例如,在《校园中的测量》一课教学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在实地观察、思考测量方法和选用测量工具。学生脱离了平日的课堂,在大自然环境下会更放松,更乐于动手实践。这样的组织,使学生更易于进入学习状态,更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设计秋游方案,必须要有学生个人先进行景点门票价格、交通工具的选择等方面的调查,然后再小组合作完成秋游方案的设计,最后全班交流并根据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进一步地对秋游方案修订和完善。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三种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而有些实践活动只需要个人或小组单独进行就可以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使数学实践活动的课堂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3、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降低活动的难度。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部分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教师在学生活动时要巡回观察,及时予以指导,给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样可以给学生减轻一定的负担,让他们更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测量校园里的小树大约有多高时,学生很是疑惑:又不能爬上树,又没有这么高的梯子,该怎么办呢?教师这时可以给予提示:估一估小树的高度大约是你们身高的几倍。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很快便明白了,不用直接去测量小树的高度,只要先去测量一位同学的身高就可以了,接下来的活动就轻松自如了。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能够让学生增添信心,更快捷更准确地完成实践活动。
三、课后师生共同反思,是减负增效的途径。
实践活动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思,反思在这些实践活动课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把握了最佳教学时间,是否选择了最优教学手段,是否高效地组织了课堂教学等等。通过反思,再加以改进,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多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让学生在不断地反思后领悟学习的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才能减轻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要想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就要课前着手,课堂落实,课后提升。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探索研究,一定能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学生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