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系列182——民俗文化22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第二章
一、民俗节日
清明节
节日习俗
荡秋千
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一个习俗,非常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来为避忌讳改了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的桠枝作架,栓上彩带做成。后来发展成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很有情趣,可以增进健康,儿童比较喜爱。
放风筝
也是人们清明节期间喜爱的一项活动,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有人夜里在风筝下或是风稳拉的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就象闪烁的明星,称为“神灯”。也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剪断牵线,一任风筝随风漂浮。据说这样也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打马球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的句子。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都喜欢马球。章怀太子墓中的《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宋代有“打球乐”舞队。明代马球仍是流行。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的场面。清代天坛一带也有马球运动。
插柳
柳有强大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人们觉得柳有辟邪的功用。
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一为三大鬼节,认为这些时候是百鬼出没讨索的时候。清明节期间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插柳戴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图片选自网络,谢谢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