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文化系列134——传统文化134

(2022-04-03 13:56:11)
标签:

教育

文化

第四章   深度解读

三寸金莲

1

我国封建社会对于女性摧残的畸形现象,就是女子缠足。

女子缠,就是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慢慢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一个时期,“三寸金莲”成了我国古代女子审美的重要条件。这个也是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特产,纯粹的一种“国粹”。

这种缠足是对我国古代女性一种精神和肉体上的致命摧残,让很多健康女子的双脚裹成残废,甚至骨折。缠足流行,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小都要经受这种巨大痛苦,忍受这种从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摧残。民间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说法,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女性遭受这一苦难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产生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畸形现象?还是想让古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顺理成章,让“男强女弱”、“男尊女卑”成为残酷的客观事实。那么多才女性在身体和心灵上,因为这种缠脚备受摧残, 还得忍气吞声听任别人的摆布。这种违背自然与健康、建立在摧残妇女身体基础上的“三寸金莲”之美,让人痛心疾首!

四、文化系列134——传统文化134
四、文化系列134——传统文化134
四、文化系列134——传统文化134

我国女子缠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事情说法不一。

缠足开始于隋朝,源自民间的一种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征选百名美女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特别痛恨炀帝的这种暴虐,让铁匠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然后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每一步就会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月娘就是这样引得龙心大悦,炀帝召她近身,想去玩赏她的小脚。月娘慢慢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急忙闪过,手臂被刺伤。月娘一看行刺失败,投河自尽。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时,不管女子长得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一些民间女子为了纪念月娘纷纷裹脚。这是民间的一种传说。非常感人,非常悲壮。

四、文化系列134——传统文化134
四、文化系列134——传统文化134
四、文化系列134——传统文化134

缠足始于五代,有历史记载。记载源自南唐李后主的一个嫔妃。她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为她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让她以帛缠足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让她的舞姿更加优美。这个做法流传民间,缠脚之风普及到当地一些百姓人家,没有怎么流行南唐就被灭国。

女子缠足应是在北宋兴起的。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做《菩萨蛮》一词,咏叹女子的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首词也是我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词。宋代妇女缠足也不是怎么普及。缠足的人主要限于上层社会,没有达到女人都得缠足的地步。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主要是依靠骑马,不会要求自己缠足,也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对汉人缠足持赞赏态度。元代缠足之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元代末年,社会上的女人缠足现象比较普遍,出现了女人不缠足为耻的思想。

明代,妇女缠足进入兴盛时期。明末张献忠占据四川,大刖妇女的小脚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当时四川地区妇女缠足风气非常兴盛。这时候对裹足形状有了一定要求,女子小脚不但小至三寸,还要缠成弓形,裹成角黍形状。

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这时候缠足风气根深蒂固,很难禁止得住。1668年(康熙七年)只好罢禁。这样一禁一放,导致妇女缠足达到了登峰造极。各阶层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去缠足。这时期脚的形状和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一个女人是不是缠足,足缠得如何,都会影响到社会声誉和婚姻大事。这种社会风气的感染下,各个阶层的人娶妻,都是以女子的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不想缠足的女人也是不得不去缠足。

清末以后,我国的缠足的风气走向灭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发布缠足禁令,缠足风气被逐渐废除, “三寸金莲”越来越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