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系列111——传统文化111
标签:
教育文化 |
一、仁义礼智信
“礼”
1
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礼仪之邦”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代名词。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就是礼。礼是什么?就是一种发于人性的自然现象,合于人生之需的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社会风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还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文化修养、精神风貌的主要标志。
“礼”的具体寓意就是示人以曲。古人对礼的表述,好比弯曲的谷物。谷穗成熟了总要弯头,就是示人以曲。曲对一个人来说,不是弯头而是弯腰。人一弯腰,就会显得别人比自己高,就对别人有了礼。古代的“礼”有一系列的程式化规则,内容非常庞杂。既是包括国家的典章制度,也包括宗教仪式、社会习俗、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儒家说的“礼”,更是重视了礼的形式在社会道德上的功能。儒家通过制定不同场合人们需要遵循的各种礼节和仪式,规范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想让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能够和谐相处。“礼”的核心是谦和可亲,尊重他人。“礼”要求人们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情,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甘当“人梯”,善为“伯乐”,养成虚怀若谷、谦恭有礼的良好作风,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待人接物也能谈吐文雅、举止文明、态度热情,给人留下彬彬有礼的印象。




我国古代的礼仪是孔子提出来的,他系统地提出了一套规范社会的“礼仪”。当时孔子提出的礼仪,主要用于祭祀和婚庆之类场所,标明身份等级,就是一种上下尊卑的秩序。这种礼仪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的关系中得到衍伸,不可避免地带了当时的时代特点,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什么性质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礼仪。一些传统礼仪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比如我国的传统礼仪中的作揖、鞠躬、跪拜、磕头、甚至殉葬等,都是属于封建社会的糟粕,一步一步地在被人们摒弃,眼下非常见到。
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现代礼仪和古代礼仪有了很大差别。我们需要舍弃为封建社会和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选择和弘扬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改造和完善,形成符合今天社会发展的礼仪。比如尊老敬贤、礼貌待人、礼仪文明、礼仪风俗等等。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礼仪,我们也是不能随随便便地就去摈弃,还是需要好好加以完善。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