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文化系列88——传统文化88

(2022-03-19 18:40:15)
标签:

教育

文化

第三章  传统警句

 

46、呆若木鸡
    出自《庄子.达生》。

鸡是一种古老常见的家禽,和狗、牛等都是古代农耕文化的见证。鸡也是一种报晓报时工具,古代普通人家只能去靠雄鸡报晓,《西游记》提到的昂日星官就是一只大公鸡。鸡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鸡的成语罗列起来相当丰富,“闻鸡起舞”、“牝鸡司晨”、“鹤立鸡群”、“鸡犬升天”、“鸡鸣狗盗”、“鸡犬不宁”、“呆若木鸡”、“杀鸡取卵”、“杀鸡焉用牛刀”、“鸡毛蒜皮”、“鸡飞蛋打”、“牛鼎烹鸡”、“鸡犬相闻”等等,也算琳琅满目吧?

鸡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鸡用来司晨,“雄鸡一声天下白”,鸡鸣声中早起也是非常励志的一幅画面。西晋向东晋过渡时期的祖逖和刘琨,就是这幅励志画面中的主角。两位有志之士怀抱天下大志,一大早听到鸡鸣起来练习武艺,后来都是成了大才。祖逖在南方组织大军北伐,一度到了江北;刘琨在北方组织力量抵抗外敌,力图匡复河山,威震一时。“闻鸡起舞”中的鸡叫声、舞剑声,成了心怀天下、早期勤奋的象征。

   说过了鸡,也得说一说“呆若木鸡”的故事来源。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就是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请了斗鸡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

四、文化系列88——传统文化88
四、文化系列88——传统文化88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就去派人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一见对手就在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是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是不到火候,鸡虽不乱动了,还是不够沉稳。”又过几天,纪渻子才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鸡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齐王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斗鸡时候,对手的鸡又叫又跳,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一只木鸡似的,一点反应没有。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有着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不必出击,就让其他斗鸡望风而逃。齐王用这只鸡和别的鸡斗,自然场场获胜。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也不是最厉害的鸡。这只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不用出招就能让敌人望风而逃。“望之似木鸡”也是斗鸡追求的一只境界。不是骄气,不是盛气,而是一分呆气

四、文化系列88——传统文化88
四、文化系列88——传统文化88

庄子用这个故事,也是说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的自然之理,经过人为训练能够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 庄子认为呆若木鸡的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古人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庄子看来,真正大智慧的人表现的有些愚钝,真正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会被别人误解胆怯。如果处于非常境况,这些人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不过,这个成语传到后世,人们用“呆若木鸡”形容人因恐惧或是惊讶的发愣神态,不是褒义成了贬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