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文化系列66——传统文化66

(2022-03-11 17:49:44)
标签:

教育

文化

第三章  传统警句

 

24、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人的认识是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的这种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不是真理,以及多大程度上是真理,也是需要实践检验。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会受到自身条件制约,世界观不可能会是一样。不同的世界观决定了不同的方法论,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有所不同。与此同时,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也是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也会产生不同认识,才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这种差别。比如说,同样处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乱世,儒家提出“仁、礼”;道教提出“无为而治”;法家提出“严刑峻法”;这些不同思想构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当时的文化达到了极度繁荣。面对同样的社会背景,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派的看法各不相同。现实生活中很多细微问题、渺小事物,都会在不同的人之间形成不同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样在每个人身上加以体现的。

不只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情看法不同,神仙也是这样。比如我国的神话故事有玉皇大帝、女娲娘娘;希腊神话故事中有宙斯、纳维斯;西方的神话故事中有基督耶稣。不同国家的神话人物各不相同,不同人们创造的神话人物都是依照自己的形象加以塑造,出现的神仙也是这样不同。这也算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面对孩子奇特幻想和好奇心,不同的父母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胡说八道,高声大气地无情扼杀这种好奇心。有的父母就不是这样,而是心平气和地鼓励孩子。比如多年以前,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一位母亲正在厨房忙碌,孩子在后院蹦蹦跳跳地玩得非常开心。母亲就问孩子干什么? 孩子说是 “我要跳上月球。”面对这样一个奇思怪想,母亲没有像别的父母向孩子大泼冷水,只是笑了笑说:“可要记得回家哟。”过了 30年,这个孩子长大了,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他就是阿姆斯特朗。这位母亲的这种不同做法,使得孩子有了不同的成就感,以后也是实现了这种成就感。这也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体现吧?四、文化系列66——传统文化66


四、文化系列66——传统文化66

四、文化系列66——传统文化66

四、文化系列66——传统文化66

 有时候面对同一件事,因为各人思想、见解、境界、立场、经历不同,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善人以为是善事,恶人以为是恶事,不同的人“各取所需”。比如当年的姜子牙、申公豹同在昆仑山拜师学道,下山时师父给了二人同样一本书,姜子牙看后决心帮助一位明主建立山川锦绣、国泰民安的国家;申公豹看完后决心把大地变成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两个人的看法就是这样截然相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