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薯的来源及其传入
(2016-01-22 16:39:31)
我从2016年1月18日开始进行公益讲座:“现代红薯产业技术”,预计200讲。今天是第六讲。
有任何疑问可以关注
新浪微博 @红薯种植姚老师
有关红薯种植机的技术可以关注
我国甘薯的来源及其传入
根据甘薯的植物学特征,近缘植物的分布,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合考古学方面的资料,一般认为甘薯起源于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和新西兰北部已种植甘薯。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后,才在旧大陆广泛推广。据汉姆伯尔特援引哥马拉的记载: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时,曾将由大陆带回的各种物产献给女王,甘薯也是其中的一种。至十六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鲁姆菲亚斯谓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从这些地方传至非洲各地。
甘薯于明朝万历年间(十六世纪末)传入我国。据《东莞县志》(1911年)“物产引风岗陈氏族谱”说:万里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陈益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以土产薯。美甘。益觊其种。购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以薯非等闲。栽种花坞。久蕃滋。掘啖羙。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嗣是播种天南。佐粒食。人无阻饥。”又据清周亮工的《闽小记》中说,甘薯是“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候合志》中的记载说:“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又据《甘藷考》陈振龙六世孙陈世元及其子陈云。先后以甘薯传种于鄞
鄞州就是现在浙江宁波一带,胶州、青州是现在山东青岛和益都一带,豫州是指河南朱仙镇一带。此外明何乔远的《闽书》,清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以及《闽政全书》、《福州府志》、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都有类似的记载。
又据《辞源》记载:“番薯种本出于交趾,吴川人林怀兰尝得其种以归,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患,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
另据《甘藷考》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到台湾时,尚无甘薯,讫道光初年(1821年),由大陆引至台湾,乃栽培甘薯。
综合各种历史记载资料,甘薯传入我国栽培迄今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期传入途径可能不止一处,但于广东、福建栽培最早,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等地传播。也充分说明,前人在引种和推广甘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明代广东的陈益、林怀兰,福建的陈振龙。金学曾及陈振龙的后代,上海的徐光启以及清代山东的李渭等人,为发展我国甘薯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在当时条件下,能够不辞劳苦,历尽艰辛,克服困难,引进甘薯并坚持试验、推广,这种精神实难能可贵,值得人们称道。
在我国许多古籍中,还有关于甘薯的性状、功能等详细记载。如明徐光启《农政全书》(1628年)有“甘薯十三胜”之说,系统概括了甘薯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容易、营养丰富、风味良好、用途广泛、繁殖甚快等经济性状。《金薯传习录》陈述了甘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的好处;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1770年)等也记载了甘薯的优良性状和医学上的功效。有的古籍还搜集载录了有关赞颂甘薯的歌谣诗赋,如《金薯传习录》中的咏“薯栽”一律:“嘉植传南亩。垂闽第一功,纤罗牵叶碧嫩粉裹绡红。雨足分农隙秋深佐岁丰。海邦金姓字。乐利颂无穷。”充分表达了人民喜爱甘薯的情感。
参考教材:现代甘薯产业技术
技术支持!
感谢
http://www.nongjitong.com/product/358399.html移栽机技术网技术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