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006mqYXfgw1f7ani863bng30tj06pglq.gif
“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是体制内一些人信奉的升官潜规则。让人纳闷的是,信奉潜规则的人中,不少人如愿以偿。
潜规则不能摆在桌面上,它的运作是隐秘的,平时难以察觉。有时候,它会若隐若现,给跑的人指明方向,让送的人明确目标;有时候,它又声名狼藉,大会点、小会批,文件通报反面案例。由于性价比过高,吸引力太大,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会让一些人趋之若鹜。
跑和送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关键是说你行的人要行”。跑和送的方向目标是锁定的,跑的人知道哪些是行的人,被跑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让跑的人知道他行。如果跑错了地方,跑错了人,不仅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起到反作用。
跑的人其实不容易,不仅需要赔上时间、付出精力,而且还要搭上做人的尊严。跑的时候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面部什么表情,身体什么姿式,手脚往哪放,都要予以考虑。没有一个跑官的人不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低三下四,甚至奴颜卑膝。
送的人更加不容易,送什么、怎么送,什么时候送,送到哪里,送的合不合适,不合适怎么办,别人不要怎么办,送少了不起作用怎么办,送多了别人不收怎么办?都需要琢磨。尤其是让被送的人能够收,更是需要智商方面的技术含量。
跑和送的人都是聪明人,不聪明做不了这样的事。如果认为跑的人只是人到、话到,就将复杂的事想得太简单了。跑的人需要动用平时舍不得动用的社会资源,要找人介绍、找人打招呼,否则,跑的人那么多,干吗要重视你?
如果认为送的人只送财物,就太小瞧他们了。他们会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地制宜,可以送温暖、送殷勤、送忠心、送保证、送预期,总面言之,是送需要。要做到急被送人所急,想被送人所想。
受的人(被跑的人)和收(收获财物和需要)的人,更是聪明人,否则不可能被跑与送的人选中,也不可能有资格接受跑与送。既然接受了跑与送,就要满足跑与送的人心愿,要想方设法留编制、造舆论、除障碍,条件不够的要创造条件,环境不好的要净化环境,尽心尽力、兢兢业业,也属不易。
当然,受和收的人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他们会有所选择,不是任何人的跑都受,任何人的送都收。不过,对那些自己不愿受的,不想收的,也不会断然拒绝,要给这些人留些想头,免得这些人因被拒绝而恼羞成怒,制造麻烦。采取的方式是虚与委蛇,光应不做,最后推给各种客观原因了事。
有时受和收的人答应了跑和送的人,当时真实想做,后来觉得不合适,或者难度大,或者得不偿失,进而反悔。反悔后即会采取措施,首先是退,如果收了,及时退回;其次是避,以种种借口对跑和送者避而不见;第三是拖,如果跑和送的人很痴迷,恋恋不舍,就采取拖的方式,让其知难而退。
如果认为受和收的人只提拔跑和送的人,就太小看他们了。他们会选一些不跑不送的人掺杂其中,还会选可能给别人跑和送的人掺杂其中,不光是为了安全,还要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
潜规则之所以屡屡得逞,是因为能够有效地规避明规则。不是规定需要群众推荐吗?可以事先给一些群众打招呼,或者给直接管群众的人下任务,以体现组织意图;或者干脆在群众投票前设立一些条件,让群众从这些条件中就能够看出这次投票应当投给谁。
不是要求提拔人选个别酝酿吗?作为有能力受和收的人,下面的响应者是多数,不主动响应也不反对的是少数,反对的只是极少数。他们会先找响应者酝酿,得到基本的支撑;然后找虽不主动响应也不会反对的人做工作:你支持我的工作,我也会投挑报李,通常不会遇到大的障碍;至于极个别反对者,不与他酝酿也罢。按照规定,个别酝酿并不要求全面酝酿。
不是要求提拔人选公示吗?可以尽量地缩短公示时间,包括合乎情理地用上节假日和周末;尽量地减少公示范围,能够在内部公示的,不在报上刊登;尽量地减化公示信息,起码从中看不出有假文凭、假档案的痕迹。
不是规定集体讨论决定吗?可以选择合适时机、有利节点开会讨论,对在会上可能激烈反对的人,可以安排他出差,或者当他无法参加会议时开会,让反对者没有反对的机会。讨论通过的结果当然要让没有参加会议的反对者知道,但这时生米已做成熟饭,反对已经无效了。
提拔使用领导干部运用潜规则是有一定风险的,受和收的人都会有所节制,否则涉险概率太高,官声不好,会对自己不利。所以,潜规则不是每个有能力收和受的人都在用,用的人也不是每次都在用,即使用也不是每个环节都在用。他们知道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因此,有时潜规则来无影、去无踪,变幻莫测,说有也有,说无就无。
跑和送的人看似乐此不疲,内心深处却是极不情愿的。每个人都有尊严,每个人都珍惜时间,每个人钱财都来之不易(贪官收钱也不轻松),每个人都不会无理由地、主动地付出应属于个人的资源。但是,有时情形逼迫你这么做。
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潜规则盛行,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使用就会是逆淘汰,因为工作待遇、生活待遇、社会地位是与官职挂钩的,就会逼迫那些不想跑、不会送的人也愿意跑、学会送,致使正气不能申张,事业遭受损失,腐败变本加厉。
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潜规则必须铲除。必须加大对跑和送、受与收的惩罚力度,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应当看到的是,光追究跑与送的人,不追究受与收的人,只是隔靴搔痒;为惩罚而惩罚,抓个典型、做做样子,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会前赴后继。因为,有市场就会有交易。
http://ww1/large/006mqYXfgw1f7anj1dibxj30go0dkaay.jpg
http://ww4/large/006mqYXfgw1f7anj610yqg30jc0el41a.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