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4岁+儿童阅读书单
(2018-07-27 11:48:18)分类: 阅读新视野 |
1、6岁+推荐书单(部分)
《中国经典获奖童话》(全5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版
《宝贝睡前故事》(全4册)海豚出版社版
《爸爸是男生妈妈是女生》(全2册+游戏包)开明出版社版
《5分钟玩出专注力》(全5册)中国人口出版社版
《5分钟玩出观察力》(全5册)中国人口出版社版版
《5分钟玩出记忆力》(全5册)中国人口出版社版
《5分钟玩出思维力》(全5册)中国人口出版社版
《数学魔法镜》(全4册)中国人口出版社版
《英国脑力训练丛书》(全4册)中国人口出版社版
2、专家说,家庭阅读指导应这样做
在儿童自主阅读能力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与温暖陪伴。
我们提倡有温度的尊重儿童的阅读
金 波(儿童文学作家)
阅读是有温度的。对婴幼儿来说,家长一定要陪伴他去阅读。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给他阅读,他所享受的首先是声音,无论是妈妈读的、爸爸读的,还是爷爷奶奶读的,总而言之,是亲人给他读的,声音非常重要。就像很多孩子刚学说话,家长教他背古诗,虽然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孩子却能琅琅上口,背来陶醉。那是因为声音大于内容。最初给他读这首诗的,是他的家人,所以这是有体温、有亲情的阅读。
给孩子们的阅读一定要了解儿童阅读的心理秩序,从情趣、情节到情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儿童阅读审美的心理秩序是循序渐进的。低年级的孩子,要用情趣吸引他。譬如孩子还会要求家长重复读一本书。那就满足他,他让你反复读一个故事,说明有了读书的感受。等到孩子长大点,能够自主阅读之后,情节就变得很重要,孩子会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他会复述故事。会复述故事,这是阅读中非常大的进步,我们往往会忽略孩子读书时的复述能力。到了高年级,就要给他多读一些情感的书,当书能深深打动他,他就变成了不仅是读书,也在读自己,读自己的什么?读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和书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动情地在读书。
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
白 冰(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我们平时说“3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人的阅读力等于这个人一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需要在儿童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提倡儿童分级阅读。分级阅读是一种世界性的阅读趋势,在欧美已经推行了几十年。比如按照儿童阅读能力,按照英文字母分为26个,将图书的难易程度分成26级。这种分级阅读细化了儿童的阅读能力,因为读得懂,孩子会喜欢,所以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在中国,“分级阅读”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走。但大家对分级阅读越来越重视,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图书的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全民阅读条例》提出了阶梯式阅读的要求,要求各个出版单位把书要打上标名年龄段,这都是全社会对分级阅读的一种重视。家长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级阅读的理念。
除了分级阅读理念,我们还主张多元阅读、快乐阅读和亲子阅读。多元阅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就像各种生理营养儿童不能缺,缺了会生病一样,阅读也是如此。我们要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社会素养和人文素养。快乐阅读、亲子阅读,体现了儿童阅读权益理念。儿童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阅读是儿童的一种权利,我们不能剥夺儿童的阅读权利和选择权利,这就要尊重儿童。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早期的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读到多重要的书,而是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让他爱上阅读。
何为阅读的价值?
方素珍(儿童文学作家)
我对阅读有一个比喻,当一个孩子读了一本书,像在他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这个种子会发芽、开花。如果今天让他读的是幽默的书,心里会住进来一个幽默小精灵;如果给他读的是温馨、充满爱的书,他的心里会住进来一个爱的小精灵;他读了很多书,心里开了各种不一样的花,住进来各种不一样的小精灵,但这些小精灵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智慧。孩子在往后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酸甜苦辣、生离死别,各种不一样的生活挑战,怎么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呢?心中的智慧小精灵会在耳边跟他说悄悄话,帮助他做判断。
阅读到底有什么价值?它能强化小朋友的表达能力,激发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爱的能力,提高情商,给他带来喜悦跟满足。从小有阅读力的孩子,很多数据证明,在品格、想象力、思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方面都有比较优质的表现。既然阅读有这么多的价值,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阅读力,帮助他拥有更好的竞争力。
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循序渐进引导的,是从亲子共读到独立阅读,日积月累学习来的。阅读能力需要从小培养。阅读说难很难,说简单也非常简单,我们可以从打开一本书开始,带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
儿童阅读中,父母该扮演何种角色?
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
在儿童阅读中,家庭阅读非常重要。一个孩子在学龄前受到的阅读训练与积累,直接影响他入学以及迈向社会。目前大多数家庭是妈妈陪伴孩子读书,我特别呼吁爸爸的参与。我去年翻译了一本书叫《和爸爸一起读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讲述的是父女乃至一家三代的阅读,家庭阅读是可以遗传的。
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有三,首先是读者,是读书人。很难想象一个看ipad的家长会教育孩子去读书。身教胜于言传,亲子共读其实是家庭文化。
第二,父母要做朗读者。家长的声音是儿童童年中非常重要的基因。我呼吁大家买童话书做亲子阅读,而不是用听书代替读书。听书相当于我们带着孩子去电影院,让孩子闭着眼睛听电影;童话书或绘本不适合听读。家长要做朗读者,用你的声音演艺故事,你的情感、你的语调、你的肢体、你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传递你对故事的感受,跟孩子共情,而且孩子会乐此不疲。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跟他读各种各样的书,用各种各样的声音、语调去表达故事以及情感,孩子的情感会是细腻的。
第三,父母要做对话者。孩子读完书先天就想要表达,要重述、要表演、要绘画,如果说儿童阅读是输入,那么表达就是输出,输入和输出同等重要。家长要具有阅读指导能力,要学会通过阅读跟孩子交流情感,发现孩子,发现世界。在亲子沟通中,家长是成长的,在不断发现故事、发现孩子、发现自己。
亲子共读应贯穿彼此的一生
袁晓峰(儿童阅读推广人)
陪伴孩子读书的基本原则是:分享而不教导;尊重而不放纵;积极鼓励而不强制要求;关怀而不干涉;不断激发内在渴求,而不停留于外部行为的激励。阅读不是学习,是享受,亲子阅读更是享受。阅读的快乐不是用金钱去买的,阅读真正的快乐是孩子享受到读书带给他内心的那种快乐。
我们认为亲子共读不应止步于七八岁之间,而应该贯穿彼此的一生。因为阅读不仅指向孩子的当下,也指向父母曾经的“童年”,和两代人共同的未来。
多媒体阅读是把双刃剑
李敏谊(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我们承认多媒体对儿童的深度阅读有一定的意义,尤其在词汇增长方面有很多的科学数据支持;但它对儿童的发展也有负面的影响,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支持,多媒体影响儿童视力,并怀疑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的提升与之相关。从国际研究基本共识来看,不建议给2岁以前的小宝宝看多媒体包括电视;2到5岁,建议最好每天不能超过一个小时,而且一定要有家长陪伴。
我呼吁,商界和出版界不要设置2岁以下的多媒体阅读产品,2岁以上的产品在设计时要邀请科学专家、儿童阅读专家和教育专家参与,把家长指导嵌入软件,更好地推动亲子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