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ozuojia.com/upload/wzzx/zjdt/1442561575341_500x500.bmp
不久前,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资深教育专家画云博士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家教著作《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在书业引发不小的反响。该书旗帜鲜明地打出“美国教育方法”的旗号,对国内家教图书市场无疑起到了相当的刺激作用。画云博士是美国“
Think and Speak
Up”(思考与沟通)课程的创始人,她总结的教育方法中西合璧,走在教育理念的前沿。那么,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第一本书的?如何看待国内日趋饱和的家教图书市场?又如何看待阅读在少儿成长中的作用?为此本报记者特意采访了画云博士。
http://www.haozuojia.com/upload/wzzx/zjdt/1442561576254_500x500.bmp
记者:注意到您是第一次出书,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画云:这本书,就像是我的第三个孩子一样,她的诞生让我很兴奋。
这本书出版后,收到很多父母的反馈,他们最深的感受就是曾经因为爱孩子,深深地伤害过孩子,遗憾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看到这本书。但是大家都决心改变自己,希望改善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最让我惊讶的是一个10岁的深圳女孩到澳洲旅行期间,妈妈只带了我的书来读。她和妈妈争着抢着读我的书,结果她比妈妈先读完。小女孩读后主动推荐给自己的小朋友们看,还让她妈妈推荐给更多的妈妈看。一个23岁的青年教师告诉我,她是哭着看完这本书的,她非常感激她的妈妈从“暴君妈妈”变成“闺蜜”的努力。
像对孩子们有美好的愿望一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华裔家庭作些贡献,带给像曾经的我那样不会善待孩子的父母们一种思路。这个思路就是:在孩子的行为不可爱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去惩罚责备孩子,而是要无条件地、善良地爱孩子!
记者:您认为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画云: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试图操控,而是倾听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在孩子的情感得到承认和满足的情况下,孩子会更愿意静下心来听父母的“道理”。“通情达理”之事,“情”在先,“理”在后。要做到这一点,倾听孩子、听出孩子真正的感觉非常重要。不论孩子的感觉是什么,感觉本身没有错误,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父母提高自己倾听的能力———先改变自己。
记者:您出国前曾是中科院最年轻的副研究员之一,那么您的理工科背景对这本书有什么影响?画云:我以科学家、工程师的态度来写作这本书。
1.没有空洞的理论和指手画脚,不被任何学说绑架,只在乎实用、接地气的东西。我相信言传身教是任何教育理念无法替代的。
2.实事求是。本书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原创,是我自己和学生/孩子一起成长的亲身经历,包括我曾经的狭隘、小气和功利心,当然也包括我的研究、体会和实践。我只写真实的故事———感动我自己的故事。
3.思路:我认为没有任何教育理念或者教育家能够解决所有亲子关系上出现的问题,因此我希望提供一个帮助父母能够无条件爱孩子,培养孩子实实在在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智慧的思路,深切关注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积极影响孩子的生命素质。
4.成功与失败:父母都望子成龙,这无可厚非。人的一生中,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父母更需要培养孩子面对失败的能力,有很强的抗挫败的能力。要从育“人”的角度看亲子、师生关系———关注孩子/学生的独立、抗挫力和内心建设。
5.在写作上,我调动了图表等数学方式来说明或者对比一些概念。
记者:您作为教育研究者,会有不断增长的教育心得,今后有无出第二本、第三本书的可能?或者“贵精不贵多”?
画云:有的。我在《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中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我际关系”,就是我和我自己的关系。我认为人的“我际关系”决定人和人的“人际关系”。这本书主要是讲父母如何通过“我际关系”来改变自己,进而影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接下来我希望为孩子们写本书,希望把我在美国的课堂搬到一本给孩子们的书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改善他们与自己的关系,提高他们自我教育以及应对世事挫折的能力。记者:您可能注意到国内图书市场上推介美国教育方法的书也不少,您的书专门打出“美国教育方法”的概念,其特殊之处在哪里?
画云:我想我的特殊之处就是:我和我的孩子们“深入”美国这个“虎穴”中,我在美国实实在在生活了21年!
1.我自己在中美都有亲身的教育背景。我是中国的化学博士后,美国的电脑硕士。
2.两个孩子都在美国上学,女儿在美国经历了从幼稚园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过程。儿子在美国出生,现在8年级。
3.在美国,我自创“思考与沟通”课程,并亲自给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成人授课。
4.在美国,我曾在一所世界著名的女子学校工作了4年,曾在多家高科技跨国公司任职,任职期间常到大学为大学生作如何写简历/面试的讲座。
这本书中提到的理念和方法等是我在美国所亲身认识、研究、体会和实践的,适合于任何想改变自己、提高无条件爱孩子能力的父母。
记者:您关注过国内和美国的家教图书市场吗,可否分别描述一下观感,并不妨评论?
画云:我是一个科学家,非常在意接地气的东西,不喜欢被任何理论和学说所绑架。在中美都有操作性很强的亲子家教好书。国内一些作者谈到美国教育、西方教育时,因缺乏在西方生活的实际经验,或者在西方生活的时间过短,有时言论上会与西方的现实脱节,这个还要读者有很好的判断能力。美国亲子家教书更注重孩子的精神修养以及和父母的亲密关系问题,功利性很小。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书中注重谈沟通和心理锻炼的话题,较少谈少儿阅读。那么,您认为儿童的课外阅读对性格养成和成长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对孩子在阅读上提出要求的?
画云:一个人只有在轻松的情况下,才会有更旺盛的精力去创造。一个人轻松的状态不是别人能够营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内在能力,因此与课业相比,我更重视孩子和学生在沟通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技巧培养。
我基本在书中没有谈到有关孩子的阅读问题,是因为阅读本身对于我的两个孩子来说,是享受,是“乐在其中”的事情。
我两个孩子都特爱读书,我从没刻意培养过,应该是得益于我们的家庭氛围吧。我们在家几乎不看电视,四口人都在读自己的书。我女儿现在每年的读书量达六十多本,两个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店。我基本也没给他们读过书,他们从小就是自己看。
我确实发现我的学生中有不喜欢阅读的,朋友的孩子中也有不喜欢读书的。另外我也发现一个误区,有些家长喜欢考孩子读得是否认真,孩子回答稍有偏差就开始训斥。有的家长以为读的书越多越好,就要求孩子在几天内必须读完多少本书,把读书当任务。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求“精”不如求“趋”,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为主,会事半功倍。
我的建议是家长和孩子们要角色互换,家长做学生,孩子做老师,让孩子给家长讲故事,在游戏中提高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我经常和儿子天马行空地聊一本书,比如改编书里的一些故事情节,甚至有时让学生们演出他们改编后的《哈利·波特》,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提高孩子的想象力非常有帮助,关键是孩子觉得有趣!
记者:您的孩子是否常利用美国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可否具体介绍一番?
画云:我的儿子现在念初中,学生们每隔一个星期有一次固定的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员会向学生介绍不同领域新进来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 /画云博士著/作家出版社 /2015年 6月/定价: 38.00元
的书,以及如何找到各种书的快捷办法。另外学生只要有时间,每一天都可以到图书馆借书,借到的书要在2周内还掉。如果有人也想看同样的书,那么你要在借书一周后还回去。
这里的公共图书馆都归城市所属,我们家住在 Richardson这个城市,但是我们属于
Plano学区,孩子们可以办理这两个城市的图书馆的证件。
Plano市有多个图书馆,资源共享。如果离我们近的馆没有我们要的书,我们可以从计算机上调别的馆的书过来(有专人每天传送)。从任何一个馆借的书以及影像带,都可以在离我们最近的图书馆还掉,非常方便。另外,我们家离一个社区大学很近,我们也有那里图书馆的证件。
在图书馆,一般是用计算机找到要借的资料以及位置,然后请图书馆员帮忙借出,也有自助机器让孩子们自己办理整个借阅过程。我的孩子们喜欢自己办理,那给他们很独立很能干的感觉。资料一般要在三个星期内还掉。关于还书的期限,原来图书馆会提前几天用e-mail通知用户还书的时间到了,如果用户到期不还,会被罚款。最近图书馆的制度有了变化,如果到期不还的话,计算机系统会自动给你续时间并通知你下次什么时候还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