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的愿望是正本清源,
所有的技艺都从历史中考据,
从收藏的老器物中研究。”
李永开和龚剑,用古法铸剑,还原了中国历史上最真实的刀剑。
▲部分复原古剑
他们来自不同领域,此前干着各自的营生。
两人出于对刀剑的共同爱好,聚到一起,梦想着把中国古代兵器谱中工艺水平最高的刀剑复原出来。
他们对自己要求极高,准备选择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宝剑,等比例复制。
不是只要长得像,而是从内到外都一样。“大小、尺寸、重量、工艺、材料都力求一模一样。”
“正本清源,告诉人们历史真正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可,一切谈何容易。没有任何资料,也没有一点经验。
那就从博物馆出发。但许多顶级刀剑都流落在国外,怎么办?
他们试着给博物馆写信,居然得到了想要的信息、图片。
为了掌握刀剑的真实触感,他们又买了许多残剑。
本以为准备充分,绘图就简单了。谁知道工作量巨大,打造一把剑得花二三十张工程图纸,单位得细到毫米。
而后锻造、淬火、木作、髹漆、簪刻、鎏金、研磨、装具、修饰,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难,有太多琐碎、繁杂的工作要去做。
朱砂一定要用辰州的朱砂;
木炭要用真正的青杠炭;
土漆要用贵州大方县的土漆;
铁块都得用明清农具或建筑上的老铁构件;
只有开春后才能开一次炉;
淬火必须是在晚上,才能看清铁有没有烧透……
“如果不曾亲手制作,就无法体会古人是如何将无限的时间,投入有限的器物。”
如此,完全遵照古法,一年只能锻造二三十把。最好的留下来,剩下的报废,才成就了这些名剑宝刀。
来看看,他们复原了哪些藏于国外的刀剑。
永乐剑
全长:92cm刃长:72cm
刃宽: 4cm刃厚:0.9cm
永乐剑,实物藏于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
为永乐皇帝御赐西藏帕莫竹巴家族之物。
永乐剑所有饰件皆为铜制鎏金,整剑装具采取了减地浮雕、镂空雕刻等多种技法。
剑首与柄为一体,剑首成马蹄形,正面减地浮雕龙纹,围绕龙形錾刻螺旋纹,剑首背面浮雕“支巴扎”,剑首侧面錾刻八宝纹。
剑柄铜制鎏金錾鱼籽底纹,剑格为浮雕“支巴扎”神兽,额头浮雕太阳、月亮造型,“之巴扎”角和月亮为银制,神兽眼睛为红宝石镶嵌。
剑鞘外包边侧面为六面形,錾刻螺旋纹。剑鞘中置挂环,挂环正面减地浮雕莲台与背光,背光内浮雕四字梵文,释义“神圣之剑”。
剑身为手工锻制百炼钢,刃口夹钢,剑身为四面研磨,刃口研磨出切割面,类似八面造型。
密陀绘唐样大刀
全长:82cm刃长:68cm
刃宽:2.8cm刃厚:0.9cm
密陀绘唐样大刀,实物藏于正仓院。
唐刀系日本圣武天皇御物,该唐刀应为遣唐使从唐带入日本。
柄木质片夹于刀茎,外包鲛鱼皮,柄中贯通手绳孔,并装饰四个隔指目丁。
剑首为铜制鎏金,侧面为减地浮雕唐草纹,剑格为一字型,中部略高,正面减地浮雕唐草花纹。
鞘室木质髤漆,绘制描油彩绘花草纹、蝴蝶、蜻蜓纹样。
挂耳套于鞘室,呈山形,正面镶嵌乳白色宝石,背后为悬带挂环。
剑身为手工锻制,刀身自刀根至刀尖逐渐收窄,略有下弯弧形,刀尖斜直。
金刚杵法剑
全长:94cm刃长:70cm
刃宽: 4cm刃厚:0.8cm
金刚杵法剑,实物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应是西藏大寺庙法器。
剑柄为金刚杵造型,其股爪造型为永宣时期形制,金刚杵中部为三面忿怒明王头像,头像下为“汉式凸结”结构,类似于一种绳结,象征一切邪魔被束缚,无法逃逸。
金刚杵股爪和莲瓣皆镶嵌珊瑚、青金石,共计三十八颗。金刚杵与剑身结合部有一吞口,錾刻梵文金刚经。
剑身为百炼钢锻造。鞘口为一浮雕龙首,眼睛镶嵌红宝石,鬣发披于脑后。鞘室木质,外包鳄鱼皮,鳄鱼皮拼成龙鳞造型,鞘尾錾刻梵文金刚经。剑入鞘室如同一龙吐出金刚杵。
虎格剑
全长:94cm刃长:70cm
刃宽: 3.9cm刃厚:0.8cm
虎格剑,实物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虎格剑剑首、柄、格为一体,铜制鎏金。
剑首正面镂空雕刻“之巴扎”神兽,背面雕刻回纹和波浪纹。
剑柄减地浮雕出圆形花纹、条状花纹以及交错形成的三角纹,剑格为老虎面部造型,眼睛与鼻子高隆,其上浮雕花纹并金银互鎏进行装饰。面部减地雕缠枝花,虎格下部成波浪形,两只利齿上翻,皆鎏银装饰。
剑身为手工锻制,八面研磨。鞘木质,上宽下窄,鞘口部与虎格宽度一致,鞘边装饰包边,錾刻波浪纹,鞘正面装饰三块镂空面板,皆镂空龙纹。
金银平脱唐横刀
全长:55cm刃长:38cm
刃宽:2.6cm刃厚:0.6cm
金银平脱唐横刀,实物藏于日本正仓院。横刀《唐六典》所载刀制之一,系日本圣武天皇纳奉之物。
横刀柄紫檀制,中穿手绳孔,孔后套一环,环錾刻鱼籽底唐卷草纹,刀箍錾刻纹样与柄环相同。
刀格扁平,两面皆錾刻鱼籽底折枝团草纹。
刀刃根部有吞口,吞口錾刻折枝花草纹。
刀体为手工锻造百炼钢,刃口覆土烧刃淬火。
鞘室木质髤漆,裁切银箔做缠枝花,花间穿狮、鹿、走兽纹皆为金箔,金、银箔贴于鞘室,毛雕出花叶、兽纹样,再反复髤漆,最后打磨平整。悬带挂耳如宝相花样,套于鞘室,錾刻鱼籽底卷草花。
此外,他们还复原了一些古刀剑。其中,乾隆刀剑最多。
清朝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13年,内务府造办处奉皇帝旨意,制作腰刀、剑90把,分天地人3号,每号30把。直乾隆60年,历时48年最终完成。其耗时之长,工艺之精,为清史上仅有。
汉铜鎏金嵌松石剑
剑长:98cm刃长:80cm
刃宽:2.9cm刃厚 0.9cm
剑首、格、璏、琕四部分铜制鎏金,皆镶嵌松石。
剑首正面雕刻毂纹,所嵌松石手工雕刻涡纹。
刃体为手工锻造百炼钢,八面研磨。
鞘室为木质裹生绢,髤饰土漆。鞘室上半段横截面呈菱形,其中正面菱形两个面呈内凹,下段鞘室横截面呈椭圆形。
柄木质,截面为菱形,缠丝缑,在剑柄绕成三道圆箍,古称之为辘轳。
汉缳首刀
全长:99cm刃长:78cm
刃宽:2.8cm刃厚:0.8cm
铜制鎏金朱雀缳首,铆接于刀茎。
汉刀刃体为百炼钢锻造,刃口覆土烧刃淬火。
柄木质外缠丝缑,形成三道凸起圆箍。
汉刀刀体自柄起至尖微呈内弧,刀尖斜直,刀背错金铭文“百炼青钢上应星宿下辟不详”。
鞘室木质裹绢髤漆,外编丝绳呈汉朝传统席纹。鞘口、尾饰铜制鎏金饰件。
唐洒金朱漆龙缳首仪刀
全长:94cm刃长:68cm
刃宽:2.8cm刃厚:0.9cm
唐缳首刀袭汉制。
龙环铜制鎏金,环内浮雕唐龙首,环为龙身,环柄接刀茎。
刀柄木质片夹于茎,柄与刀等宽,柄套铜箍,箍边起脊,缠黑丝绳。
刀身为手工锻制百炼钢,刀刃覆土烧刃淬火,刀身错金、铜为星宿纹、云纹。
鞘室木质裹绢,髤朱漆为底,另用鎏金铜粉做洒金装饰。鞘室口、尾与中段饰錾刻雕花零件,纹样为鱼籽底缠枝唐草。
整刀入鞘时,刀柄前端少许亦入鞘内。
唐螺钿黑漆龙缳首仪刀
全长:96cm刃长:70cm
刃宽:2.8cm刃厚:0.9cm
刀身为手工锻制百炼钢,
刀刃刃烧刃淬火,
刀身嵌金线星宿纹、云纹。
鞘室木质裹绢,髤黑漆为底,另用螺钿装饰。
鞘室口、尾与中段饰錾刻雕花零件,是典型的唐代武士仪卫刀。
乾隆地字一号太阿腰刀
全长:96cm刃长:73cm
刃宽:3.5cm刃厚:0.8cm
地字一号刀体为手锻百炼钢,开制单血槽至刀尖。
底部一面错银横书“地字一号”纵为“奈阿”;另一面横书“乾隆年制”,纵为错金、银、铜丝组成一人月下试刀图。
刀首为镂空花草纹,刀柄箍镂空雕刻龙纹,护手正反面皆镂空双龙穿枝纹,提梁浮雕夔龙纹、横束箍为龙首正面造型。
鞘口、鞘尾皆为高浮雕镂空双龙穿枝造型,龙首龙身浮凸于花枝之上,并镶嵌珊瑚、松石、青金石装饰。
整刀镶嵌珊瑚十八颗,松石十四颗,青金石十二颗。鞘室木质,髤黑漆,嵌金、银、铜丝组成回纹、星纹、如意纹等。柄木质缠明黄丝绳,内穿手绳孔。
乾隆贯霄剑
全长:96cm刃长:77cm
刃宽:2.9cm刃厚:0.8cm
乾隆御制,藏于故宫博物院。
剑装零件为减地浮雕鎏金,纹饰为蕉叶纹和宝相花。
剑首呈扁圆葫芦形,剑柄木质缠明黄丝绳无柄箍。
剑格为元宝形,剑格朝剑刃面内凹,插剑入鞘时,鞘口可完全闭合于格内。
提梁镂空雕刻卷草纹,鞘木质裹鲛鱼皮,髤朱砂漆。
乾隆大阅刀
全长:98cm刃长:77cm
刃宽:4.4cm刃厚:0.8cm
大阅刀为乾隆大阅时候佩戴,藏于故宫博物院。
刀体为百炼钢锻制,开双血槽,刀背雕刻金龙,吞口处浮雕云龙纹。
刀装零件皆为铜制鎏金镂空雕花,刀首、箍、护手、提梁、横束箍、鞘口、鞘尾镶嵌珊瑚松石共计三十六颗。
鞘室木质,装饰金桃皮(清皇室独有刀鞘装饰工艺)。柄木质,缠明黄丝绳,内有一手绳孔。
▶更多冷兵器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
�X\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