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说这些国宝级的冷兵器

(2016-01-11 11:33:15)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中华冷兵器

【钢七星剑】:

https://mmbiz.qlogo.cn/mmbiz/FNEicFQkCv5gnOofIqrF6SpcEqekFGYebxhRicru9hbLzKQLnO4xDWBZ9YzwicbjgRibUlTz9iaw4hZ08KIJQIiciaSxg/640?wx_fmt=jpeg

  时期:清(1644-1911年)

  尺寸:通长91.5厘米、宽8.5厘米

  此剑身修长,饰有七星,鞘木质,剑格为菱形,锥形木柄,柄首菱形饰有银丝镶嵌纹饰。剑鞘呈黑色,亦用银丝镶嵌夔龙云纹,加配铜饰。剑鞘保存完好。此剑制作精良,装饰华丽,造型美观。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定为国家馆藏三级文物。


【黑皮鞘铜饰件钢腰刀】:


https://mmbiz.qlogo.cn/mmbiz/FNEicFQkCv5gnOofIqrF6SpcEqekFGYebgQicNnHXqemWEtyFvNnMGdkSbaGyWaEEfdgENCN3NwJ5tStaXrgBonw/640?wx_fmt=jpeg

  时期:清(1644-1911年)

  尺寸:通长86.5厘米、宽8.5厘米

  此腰刀刀身较窄薄,有血槽,前部略呈弧形,刀锋为侧锋,尖锐锋利,格呈椭圆形,直柄,有球形首。鞘为黑色皮质,鞘外间有铜饰。刀至今尖锐锋利。此刀为官吏佩刀。制作精良,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定为国家馆藏二级文物。


【漆鞘扁茎铁剑】:

https://mmbiz.qlogo.cn/mmbiz/FNEicFQkCv5gnOofIqrF6SpcEqekFGYebjnOxnLxOhx1Jk2CCllrH6IWl4icyZorqmzuUsibgANlSqoP5UWQgKlOQ/640?wx_fmt=jpeg

  时期:清(1644-1911年)

  尺寸:通长91厘米、宽8.6厘米

  此剑身笔直修长,两面开刃,剑脊部有凹形血槽。扁茎,剑首呈三角菱形。柄木制,两侧嵌有用整块玉石雕刻而成的饰件。鞘为木质,外髹黑漆。鞘的头尾以及鞘身部位有银饰件。在清代,多作为皇室贵族自卫用器。此剑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定为国家馆藏三级文物。


【钢直柄刀】:

https://mmbiz.qlogo.cn/mmbiz/FNEicFQkCv5gnOofIqrF6SpcEqekFGYebicIbic3ibNme3OjMOEv7nUWOPsxHjqN4qibRgDJicAt4ZfQ3lwkq2faUtNg/640?wx_fmt=jpeg

  时期:清(1644-1911年)

  尺寸:通长90.5厘米、宽7.5厘米

  此刀刀身较窄薄,前部略呈弧形,近刀背处有宽长血槽,刀锋尖锐锋利,圆格,直柄缠有丝带。此种刀造型庄重,华美而实用。此刀保存完好,在清代兵器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定为国家馆藏三级文物。


【雕花玉柄钢刀】:

https://mmbiz.qlogo.cn/mmbiz/FNEicFQkCv5gnOofIqrF6SpcEqekFGYeboBWxZxSsouuIF9c11seuKLjnmZgY9U8gbDu4A2ibs9iaYHJvFs5yicB0Q/640?wx_fmt=jpeg

  时期:清(1644-1911年)

  尺寸:通长49.5厘米、宽5.5厘米

  此刀雕花玉柄,柄首弯曲,刀身较宽,呈片状,侧锋,形与兵卒用的朴刀相似。保存较好。此物对研究清代兵器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价值,定为国家馆藏三级文物。


【铜双色剑】:

https://mmbiz.qlogo.cn/mmbiz/FNEicFQkCv5gnOofIqrF6SpcEqekFGYebXKqlKPHUTfZ4tBUSxh5a8lU6TQzaGiaVQicf0V19ua1rp7MmnLwlggbQ/640?wx_fmt=jpeg

  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长800毫米、宽42毫米

  此剑茎扁长,无箍,实心。又称扁茎剑。柄部位细长,剑刃前部略有弧曲。剑身中部有凸起的菱形脊,剑刃和剑脊用比例不同的铜锡配比铸成,脊部含铜较多,韧性好,不易折断。刃部含锡较多,坚硬而锋利,便于砍杀。其铸造方法是先浇铸含铜量高的剑脊和剑柄,然后再浇铸剑刃,两部分嵌合成一体,既锋利又有韧性;剑脊、剑柄和剑锋、两刃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这种分别控制合金比例的复合青铜工艺,展示了当时的铸造水平,是战国青铜兵器制造技术的杰出成就。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定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



  双色剑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战争的产物。随着战争的发展,步战的规模日益扩大,次数愈加频繁。为了适应近体格斗的需要,各国纷纷改进技术,铸造良剑。越国的欧冶子为越王允常铸造了“纯钧”、“湛卢”、“盘郢”(或叫“豪曹”)、“鱼肠”、“钜阙”五口精良铜剑(《越绝书》)。吴国的干将、莫邪夫妇则铸造了以自己名子命名的“干将”、“莫邪”两口精湛的名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称霸南方广大地区的楚国,一方面通过战争缴获了吴、越两国大量的铜剑,供作战使用;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学习两国的铸剑技术。楚王还派人去请欧冶子、干将为自己铸造了“龙渊”、“泰阿”、“工布”三口高质量的剑(《太平御览》卷三四三)。楚国提高了铸剑技术,便立即为自己生产良剑。两色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精心制造出来的两色剑完全能够适应当时的作战特别是步战的状况。它坚韧的剑脊,能经受住兵器在格斗时的猛烈碰撞,而不断裂;而其坚硬锐利的锋刃,又能刺穿当时普通的铠甲,使“剑承其心”(《晏子春秋》),造成有效的创伤。这种在战国时期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兵器,在战争中可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