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案例分析与评述】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规划—以德宏大盈江万塔小镇为例

分类: 规划案例分析与评述 |
【核心思想】
规划运用了“至高点组织空间”的规划手法。至高点是一个城市从垂直高度层面的最高点,与城市轴线组织空间不同,其是在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方式,至高点组织空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视觉通廊。规划以佛塔作为小镇的制高点组织小镇空间布局,这种组织形式类似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布局,教堂占据整个城市的核心位置,成为城市的至高点。规划立足于地域文化视角,以空间布局、产业注入两个方面为切入点,从空间特色、街巷特色、景观特色、建筑特色四个维度探究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结合,旨在为特色小镇的实践及研究提供借鉴。
【规划评论】
1、优点
规划小镇在空间营造上充分挖掘了地方特色文化,利用傣族营寨的模式,设立寨头、寨心、寨尾,形成了较强的空间序列,贯穿整个小镇。
规划风貌特色突出,以金黄色屋顶、白色墙面为主的特色建筑营造在体现当地南传佛教文化的同时,凸显了小镇的风貌特色。
2、不足
规划在景观特色营造上仅仅是以竹子为特色景观,特色营造不够突出;在水系特色营造方面没有做足文章;在产业注入方面没有规划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规划借鉴】
古与今用: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开始,此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转向农村,商业和手工业处于萧条状态,城市很衰落。教堂周围形成市场,逐步形成城市,教堂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作为基督教的代表性建筑,佛塔作为佛教的代表性建筑,以其作为城镇的至高点,凸显了当时人们对于基督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崇拜。当今的城市至高点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教堂和佛塔,而是以金融中心等为主的综合性经济中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城市至高点功能的转变一方面受到了当今科技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类精神信仰的一种体现。
【正文内容】
1规划背景
小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大盈江旁,距离盈江县8公里,四至范围为东接S233、西至大盈江、南靠弄璋镇、北临平原镇,规划范围8.4平方公里。小镇内地势平坦,水系发达,用地多为农田,主要建筑为民居与少量零散工厂。内有9个世居的傣族村寨,共3421人,主要经济收人以种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为主。
2地域文化挖掘
盈江县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以傣族为主,因此地域文化的挖掘以傣族文化为核心。
2.1空间特色
盈江县傣族是一个受多元文化影响的民族,村寨布局受到汉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双重影响,汉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村寨选址与建筑布局上,村寨选址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理念。宗教信仰影响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上,傣族人民信仰南传佛教,宗教对傣族村寨空间布局影响很大,傣族人民相信村寨是和人一样有灵性的生命体。它应该是一个有头、有尾、有心脏,和人一样完整、独立的个体。于是傣族村寨无论规模大小、地形差异,都有着形似的空间布局。设寨头、立寨心、定寨尾(图1)。寨头、寨心、寨尾是傣族村寨空间组织的依据,所处位置几乎位于一条直线,构成了一条控制性强的空间序列,贯穿整个傣寨。
https://13355794.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hOSc4AUovN7aRTCfAzj3AQ.jpg
图 1 傣族传统村寨空间格局
2.2街巷特色
傣族村寨的街巷受制于地形与建筑形式,多为路面宽窄不一,从而形成开发与闭合不断交替的空间感受,使人不感觉乏味,充满了乡土人情在其中。
2.3景观特色
在傣族人的心目中“水”被视作一种圣洁的物质,村寨的水景观分为两种 :一种是引水入寨形成带状水系 ;另一种是寨内打井,砌池而聚,形成凉水钵,供休息解渴之用。
2.4建筑特色
民居建筑受汉文化影响,布局上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院落主要由正房、厨房、谷仓和畜舍构成,其中正房受气候影响,一般高出地面0.5米左右(图2)。民居特色最主要的在于建筑构件,主要运用的有竹编墙、木板墙、柱础、特色门窗等。
https://13355794.s21i.faiusr.com/4/ABUIABAEGAAghOSc4AUorun-lQUw6QQ4rgQ.png
图2 傣族传统建筑形式
3规划应用
3.1规划定位
将万塔小镇建设成为以大盈江风景名胜区为生态基底,以傣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集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类特色小镇。
3.2空间特色
小镇核心建设区空间上采用寨头、寨心、寨尾的传统空间组织形式。通过在滨江绿化带建设寨门设为寨头,在小镇中部以现状寨林建设为寨心,并打造成为小镇公园,靠近东侧山体建设一处奘房为寨尾,最终形成“城塔相融、田林相间、水脉贯穿”的空间格局。结合空间布局形成“东侧山体为背景,西侧水系为屏障,南北农田开敞、中心标识突出”的小镇轮廓线(图 3)。
https://13355794.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hOSc4AUoj-C5eDDnAzioAg.jpg
图 3 万塔小镇鸟瞰图
3.3街巷特色
道路系统采用“外正内曲”的布局模式,主次干道采用方格网布局,支路与巷道采用因地制宜、曲折变化的布局模式,形成曲径通幽、空间多变的视觉感受,增加游客游览乐趣。
3.4景观特色
整体空间的景观营造,采用小镇公园形成块状绿地;农田景观带形成带状绿地;锲型绿地形成空间视廊通道等多种方式来营造不同的景观环境。
片区空间的景观营造,采用竹林绿环的方式,针对需要安静环境的片区,地块外围留出10米宽绿化带来营造相对密闭的小空间,如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双创基地、民族文化活化基地等地块,植被以种植不同品种的竹子为主。
小空间的景观营造,主要采用以绿化为建筑分界线,营造建筑小绿环,植被主要为五树六花。
水系景观的营造,主要的策略为树立以“水”为核心营造特色景观。小镇北侧依托万塔之心,水系打造成上座部佛教的圣洁之水,万塔之心内,民众以滴水祈福的方式表达对佛的尊敬,体现佛教中水之圣洁含义。小镇南侧水系打造成为傣家风情的生活之水,小镇商业街内设有水井,村民和游客可从其中取水使用,突出传统傣家生活中水的重要地位,故为“生活之水”。另外对现有的湖塘水系进行景观改造,将水系相互串联贯通,形成丰富的水体景观。
3.5建筑特色
严格维护小镇中一切有价值的原有建筑及其环境,保护好有特色的村寨、民居等乡土建筑及其风貌。针对 9 个村寨内的现代建筑进行风貌改造,屋顶采用四坡歇山屋顶形式,颜色以金黄色为主。墙面白色为主,门、窗等建筑构件以木材、竹制品为主。小镇商业建筑整体以原木色为主色调,空间上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层数2~3层,建筑屋顶采用坡屋顶形式(图 4)。小镇公共建筑屋顶以金黄色坡屋顶造型为主,利用傣族传统建筑纹饰进行建筑物外立面的装饰。
https://13355794.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hOSc4AUosryW1gEw5wM46gE.jpg
图 4 小镇商业街效果图
佛塔是万塔小镇最显著的特色建筑,新建佛塔以传统建筑形式为主,融入现代建筑技术,色彩以原色、金色、银色为主。在主要的道路交通环岛、节点绿地等设置具有不同风格的塔,将塔作为视觉焦点。在水边、绿地、道路旁,设置具有生活化、景观化的塔,丰富景观(图5)。
https://13355794.s21i.faiusr.com/4/ABUIABAEGAAgheSc4AUopsq9tAQwgAg4kgM.png
图 5 景观灯设计图
4产业注入
4.1产业发展定位
万塔小镇产业发展定位: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以特色农业为支柱,形成二者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主线,从而带动农副食品加工业、文化艺术产业、生物制药、商贸物流等多产业联动发展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4.2文化资源转化利用策略
从定位可以看出万塔小镇主导产业为文化旅游业,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资本。万塔小镇利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神秘性,实现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农业、商贸物流业等产业的互动融合,联动发展。文化资源的转化主要通过硬件设施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来保障,硬件方面设置民族文化活化基地、双创基地、傣医药研究中心、“购盈江”网络平台作为载体,形成文化从虚拟到现实的转化。体制机制创新主要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联盟、科技创新和创业专项基金、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等项目来支撑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
4.3产业升级发展路径
实施“旅游 +”战略,推动“旅游 + 文化”“旅游 + 生态”“旅游 + 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按照“旅游 +”产业融合开发新路径,积极发展多种产业业态,实现多种产业的 共同发展。如 :结合盈江县坚果、有机农产品等特色农业资源,建设集产业展示、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坚果高新技术产业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花卉种植示范基地等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寻找农业种植与旅游业结合点,实现一三融合发展。依托盈江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引导盈江县生物加工企业通过对当地农特产品的创意开发,将盈江县的农特产品通 过初加工、深加工,制作成盈江旅游伴手礼、旅游礼品以及 旅游购物商品,丰富旅游体验。
推动旅游文化产品从单一的观光型为主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体验型、复合型的产品转变,引导旅游文化消费从低层次消费向多样性高端化消费发展。如 :依托盈江县丰富的药材资源,结合市场需求,设置傣医药研究中心项目,鼓励境内外企业在万塔小镇成立民族医药开发企业,并与区域内景区、星级酒店合作,开发养生药浴、药膳、养生 SPA 等。
5结语
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建设成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小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万塔小镇的实际案例,提出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特色小镇营造策略 :首先,通过延续地域传统空间格局,使文化载体得到传承与发展。其次, 通过分析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依托文化内涵的产业升级路径,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最后,保护与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元素与载体,留住特色小镇的文化根基。规划设计从地域文化中所提取的不应仅仅是表象特征, 更重要的是吸取地域文化中所延续的思想与理念,通过对思想与理念的深入消化与吸收,才能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提出符合实际的策略,才能使地域文化融入到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