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反思和感悟

(2020-12-22 15:20:33)
分类: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反思和感悟

                                   枣坪小学   寇利娜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作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此我结合的经验和自己平时设计的有效作业尝试,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设计情境性作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境中,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从而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素养。  

     例如在学完《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后,我布置同学们课下观察身边的景物,利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景物。当同学们把作业交上来后,带给我的是惊喜,他们写的很成功,他们的心情融入文字中,实现了和事物的对话。在学完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这篇充满爱的文章后,布置学生回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可以是心里话,可以是一些实际行动,可以是通过文章的形式实现。这样的作业,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挑战性,他们愿意尝试,在活动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与家长的积极沟通。

二、开发自主性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作业布置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明明自己把作业要求讲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交的作业还是不知所云,因此我们在学习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自主谈谈,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独立完成哪些作业,哪些作业是需要合做完成的,对于可独立完成的作业,老师可让学生独立完成,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学生可自己寻找同学一起合作完成。

    如,在教学完古诗两首后,我把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师:学习完了这两首古诗后,你打算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呢?

1:我打算抄写这两首古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2:我打算把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说一说,并把其中蕴含的道理写下来。

    3:我想根据这两首古诗的内容画一画。

……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设计的作业比老师设计的还要精彩。那么,我们就按照1+X的方法,同学们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份喜欢、力所能及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人设计的、自己也感兴趣的作业。X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多选不限)。作业量不作具体规定。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减轻学习负担的有效手段。兴趣越浓,就越舍得花时间。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感受到作业也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快乐的事,从而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一旦有了作业的兴趣,就会把作业看做是是莫大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他们会在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起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训练组的单元主题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孩子们领略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学完这个单元后,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中。于是我请同学们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要自己动手去寻找、去收集、去欣赏、去感悟。在这一份作业中,学生充分的利用自己手中的各种资源,兴致勃勃的完成了作业,哪一份份作业让所有老师都眼前一亮。

四、开发层次性的学生得到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通过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此外,作业的人文性还要尽可能地集多项训练功能于一题。如在学生写句子、写话这项作业时,我先要求学生写完后必须自己先读一读,再读给同学听一听,使听说读写的训练融为一体。再如抄生字与抄词语、组词语结合,抄字、组词、写句结合。还在作业本上与学生进行笔头交流,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综合训练的好形式。批语有鼓励的、批评的话,有订正要求,有告诉学生错误原因的话,也有传授新知识的内容。新知识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个使用正确,但不会书写而用音节代替的词语。这种形式不仅能增加学生阅读理解的机会,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有效的作业设计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