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相和》教学设计

(2017-06-14 07:44:45)
分类: 淳化县小课题

《将相和》教学设计

枣坪小学   李红娟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璧、允、廉、颇、侮辱、拒等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等词语;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 课前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18课《将相和》(教师板书课题)。通过预习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廉颇蔺相如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等)

 

三、理解课文,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大家知道:“和”是“和好”的意思,就是说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那大家想一想,他们俩作为赵国的大臣,在和好之前,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不和呢?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一遍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最能表现他们不和的句子。         

生:自由读书,勾画

师:谁能把你勾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生读,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自己先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你从廉颇的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廉颇很生气,廉颇很气愤,不满,心里不平衡,他认为自己得到重用是靠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赫赫战绩,而蔺相如则是靠他的一张嘴。

师:同学们读懂了这么多,是啊,那时的廉颇(边说边出示课件:)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而现在他认为蔺相如仅仅靠一张嘴就爬到他头上来了。爬到他头上是指:蔺相如由一介布衣,经完璧归赵后升为上大夫,渑池之会后升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了,所以廉颇才非常生气。同学们,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句话?(指生读,再指生读。大家齐读)

师:好一个不服气的廉颇。同学们,你们说廉颇整天这样生气,一心想让蔺相如难堪,结果会怎样呢?(学生答案预设)

生:他们可能会产生矛盾。

生:他们闹不和,会给赵国带来不稳定,从而消弱赵国的力量。

生:秦王就可以乘机攻打他们,一举消灭赵国。……

师:对,正如同学们所说,这样下去,最遭殃的就是赵国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边说边出示课件)

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秦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本来就弱小的赵国,如果此时两位重臣再闹不和,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现在如果你们是赵国的一员,你能看着不管吗?(学生答:不能);如果你们是廉颇的手下,你们能袖手旁观吗?(学生答:不能),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来劝劝他。现在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出示课件: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师:请大家按照要求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自学,小组讨论)

师:谁来汇报你的收获?(学生答案预设)

生:我认为蔺相如不是靠一张嘴,而是靠他的机智勇敢,比如……

生:我认为他还靠他的胆识过人,靠他的有勇有谋,靠他的……比如

师:不错,在危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在强大的秦王面前不慌不忙,沉着冷静,能以死来捍卫国家的尊严,的确令人佩服。可见,(边说边出示课件)

蔺相如得到重用不是靠他那张嘴,而是靠他那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宽宏大量、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大家说的有理有据,我相信廉颇听了你们的劝说,一定会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就有了 “负荆请罪”这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一边说一边出示课件)

(负荆请罪图片)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故事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负荆请罪”这一个故事。

师: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最感动你的是那个地方?

生:回答

师:廉颇负荆请罪一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但作者没有写出来,现在你能不能替作者把他们当可能说的话说出来呢?

生:练说。再回答。

师:你们想象的合理,说的也很好。现在请大家再展开想象的翅膀,(边说边出示课件)

⑴如果当时老百姓看到这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

⑵如果廉颇的手下看到他负荆请罪,又有什么感想?

⑶如果这件事情传到秦王耳朵里,他可能说什么?

⑷如果这件事情传到赵王耳朵里,他可能说什么?

⑸如果你看到这动人的一幕,回想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有什么想说的吗?

请你任选一个角色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

生:思考后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一位有胆有识,勇敢机智的宰相,在被误解后,能顾全大局,宽宏大量;一位驰骋疆场,战功卓著的大将,在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能脱下战袍,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啊!所以有句俗话说:(边说边出示课件)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吗?

生:(答案预设:我们做人要心胸宽阔,不能斤斤计较……)

师:说的真好!当你和他人发生摩擦的时候,请你不要冲动,要想一想这句俗语,你的心情就会平和很多。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师:我们知道,后来,秦国还是灭了六国,赵国当然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是怎么被灭亡的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廉颇:  豪爽直率  知错就改

              渑池之会        蔺相如:足智多谋  机智勇敢

                             顾全大局 临危不惧

              负荆请罪         爱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