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困惑
(2016-07-11 16:12:37)| 分类: 优秀论文 |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困惑
淳化县枣坪小学
第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语文课堂的美?
第二、关于对待讨论合作式教学的困惑。热热闹闹的讨论场景与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的矛盾。在我们的课堂中,会常见到这样一幕:当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学习时,学生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趁机做小动作,有的不读给别人听,有的不听别人读,各做各的。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并没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
第三、关于“个别学生老是不完成作业”的困惑。班里总有几个学生不完成作业,说也说过,劝也劝过,也批评过,但无济于事,想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有效果,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完成作业,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
第四、关于学困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困惑。我发现优生能吃饱,并且干劲十足。但是学困生吃不了,为了解决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就需要在课堂上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优生就失去发现问题的兴趣,搞得我是很为难。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第五、关于对待评价过程的困惑。 新教材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评价方式滞后之间存在矛盾。二期课改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更重视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倡导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考试方式,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但是,我们大部分老师还是习惯于而且不得不面临考卷的“考验”。我们心存疑虑:新课程的实施,学生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确实发展得很好,但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如果考试,怎么考?考什么?像老教材老教法那么考,势必穿新鞋走老路。如果不考试或者改变了常规的评价方式,家长会怎么看?社会上对此又如何认识?我们心中没底。
第六、怎样才能让沉默的同学动起来?在课堂上总是存在那么一部分学生,不管课堂气氛多热烈,他们充当的也仅仅是旁观者。平时我也会放大他们的优点,哪怕他们站起来回答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可是效果不明显,每次出去学习、听课,看到名师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去参与讨论探究,心里真是羡慕。
二、小学语文课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矛盾难易掌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次用就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哪一种,都着重强调学生活动,按“高效课堂”教改专家的理论,“高效课堂”老师的讲解最多占一节课的20%,即最多是10分钟,而学生活动要达到一节课的70%,即25-30分钟。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由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活动只占课堂40分钟的很小的一部分,尤其是毕业班的复习课。我们绝大部分老师认为只有老师讲到,学生才由学到的可能,也只有大容量,高密度的讲解才能体现课堂的效果。
第二、“高效课堂”教改实施后课堂活了,但学生成绩下降了。在和教改实验的教师座谈时,很多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提到了对教学终端的忧虑和担心,他们认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确使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率,课堂看起来更“活”了,但终端的教学效果不一定很好,很多学生知识为了热闹,好玩,并不能像传统的讲授课那样通过科任老师的反复讲练,真正地落实“高效”,从而教学的终端效果不理想,甚至更差。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第四、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