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SAN
(2023-01-31 20:32:43)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7.
18.
【答案】17.顺理成章
18.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表明说话人语速极快,情绪急迫,表明照相时的紧张、兴奋,唯恐自己照的不好看;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形象地展现出跟朋友照相时大家互相帮对方检查,期望留下美好形象的友爱、互助的美好氛围。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空,前面说“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那么照相而入“馆”,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一件事。能够表达这个意思的成语是“顺理成章”,意思是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第空,此处是对照相馆的感受,前面谈到了它的“神秘”,“端庄含蓄”,这里要求用一个词来形容“幽暗”造成的“高贵感”,这些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的,因此应用“难以言喻”,意思是指事物、心情找不到恰当的语句或词语形容、说明或表达出来。
第空,这是写照完相之后等待取相的感受,前面有“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说明很兴奋,想要早点看到自己的照片,应用“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一处是照相人唯恐自己照出来不好看,因此着急地询问同伴,一连串问题只用一个“我”字能够突出这种急迫而又兴奋忐忑的心情;
而第二处是朋友间的互相提醒,这些观察到的问题,如“脸上粘了个东西”“头发乱了”“牙上有韭菜”并非是一下子都看出来的,有可能间隔了一点时间;或者这些提醒并不是一个人发出的,因此连用三个“你”。这样写表现出大家一起去照合影的紧张而又兴奋、热闹情景,也写出当时友爱、互助的美好氛围。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
20.
21.
【答案】19.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20.“打笔仗”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以笔为武器进行论辩。得名缘由:“打笔仗”与“打仗”有相似之处,都是观点或立场对立的双方或多方,以战胜对方为目的,凭借武器互相攻击。
21.修改: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才能有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空,前面介绍了“眼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眼中风,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属于缺血性眼病;联系后面介绍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可知,这三种都是“动脉堵塞”,属于缺血性眼中风,并且此句放在段首,应当是总领句。据此写“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
第空,由前面介绍两种动脉阻塞的顺序可知,此处句子应与“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照应,谈视力下降情况,且比前两种情况轻,据此可写“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
第空,由前文“视网膜动脉阻塞时”可知后面要写危害;后文有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词语含义及得名原因的能力。
“眼中风”与“脑中风”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与大脑血管或视网膜缺血或出血有关。然后分析“打仗”和“打笔仗”的相似之处。
“打仗”是指正在对立面的两方或几方拿着武器互相攻击,目的是战胜对方。再看“打笔仗”,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以笔为武器进行论辩,目的是说服对方。
二者的相似点在于:进行“打仗”或“打笔仗”的双方或多方观点、立场不同,甚至对立;双方都用武器攻击对方;目的是战胜对手。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句式杂糅或不合逻辑,“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最迟”后面必须跟确定的数字,而不能是一个范围,因此可将“内”删掉;
“并”表示并列关系,而前后句子承接或者条件关系,把“并”改为“才”;
前面句子主语是“患者”,而“尽可能保住视力”的是医生,可将“尽可能”改为“有可能”。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 |
||
|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
比赛成绩 |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
群众体育 |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
科技亮点 |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
交通支持 |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
国家经济 |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跨越”,显盛世荣华
体育是媒介,奥运是桥梁,“双奥之城”北京以绝世的风华闪耀世界,让国人也让世界感受到体育和奥运的魅力,以及和平与发展的要义。两次奥运,两度跨越,跨越,再跨越,这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态势,也是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兴盛态势。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
“东亚病夫”的世纪之辱犹在眼前,帝国主义列强的枪炮隆隆声仍在耳畔。在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中无颗粟果腹的年代里,先不奢谈体育事业的发展,就连国民的身体素质也无法得到保障。羸弱的躯体,怎能担负起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重任?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还国民一个健康的体魄。在迈向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里,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并千方百计地进行科研创新,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因为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国与国的竞争已经提升为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今,双奥之城,双星闪耀,两度“跨越”的辉煌,今昔对照,正是我国综合国力高速发展的明证。
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这是了不起的跨越;同样的,由“精英体育”到“群众体育”更是一个了不起的跨越。我们曾经历过“唯金牌”的时代,我们曾把成败得失看得比性命还重,但“双奥会”让我们,也让世界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赢了,我们热烈欢呼;败了,我们永不言弃。参赛了就是胜利,拼搏了就是冠军。成亦英雄,败亦英雄。所有拼搏的运动健儿们都是我们青年的偶像和榜样,各项体育运动开始大众化,就连以往小众的冰雪运动也在民间蓬勃兴起。这才是体育以及奥运的真正要义,这才是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真正标志,也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一个巨大的跨越。
在“跨越”和“再跨越”中,我们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之路,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兴盛之路。当然,我们也见证了自己由懵懂儿童到有为青年的成长之路。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未来前行,征途漫漫,前方尚有无数的关隘险阻正等候着我们去跨越。
国家的跨越,需要以综合实力作保障;个人的跨越,同样需要个人实力来支撑。而且,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个人的跨越要与国家的跨越同频共振,国家的跨越更需要我们无数有为青年共同努力。
在跨越中,我们的人生走向光明;在跨越中,我们的国家走向辉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明确了写作主题“跨越,再跨越”。
(1)结合背景材料,“跨越,再跨越”指的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2008年和2022年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代表着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高度,两次“跨越性”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也让我们懂得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梦想。
(2)审读材料内涵要把握其中暗含的因果逻辑,如“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什么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什么说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体育事业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有何重要意义?”据材料中的图表可知,两次奥运会中,中国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绩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体育事业真正发展成为全民性质的事业,而不是少数人的运动或是“贵族运动”。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强大,最根本的保障就是有着强健体魄的国民,而非“东亚病夫”,历史已经给我们留下过惨痛的经验教训,我们自然不能重蹈覆辙。而中国体育事业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因为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促进,二是国民的觉醒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也证明了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国策的正确性。
(3)当然,我们更要明白,体育事业关乎我们每个国民,体育事业的发展要依靠我们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所以,“未来前行”,我们要把自己“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考生写作,不宜就奥运只谈奥运,就体育只谈体育,思考要呈现出阶梯式的高度,如由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体会到中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联想到体育事业在中国的群众化发展趋势,而这恰恰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准,再进一步思考体育事业与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要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要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命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写作思维还可以具体化到个人的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思考针对新时代的青年个体,我们如何实现自我的“跨越,再跨越”,从而避免作文陷入“唱高调”的怪圈。立意:
1.中国在不断的“跨越”中走向兴旺发达。
2.跨越无止境,民族正复兴。
3.跨越的根本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4.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
5.在跨越前行中,我们与国家同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