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都知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即
http://s1/mw690/006lKMO3zy7sIKsgktW10&690
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1768年,德国数学家朗伯(Johann Lambert )证明 π 是无理数,也就是说,π 不能表示成整数之比,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http://s9/mw690/006lKMO3zy7sIKDUqcE68&690
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证明圆周率是超越数,即它不是任何一个有理系数代数方程的根。圆周率超越性的证明解决了一个古老的难题——化圆为方,不可能用尺规作图法做出与指定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π 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本来它是和圆周率没有关系的,最先使用π表示圆周率的人是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 ,1675-1749,英国数学家),他在1706年出版的著作《最新数学导论》一书中,首次用π来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但让π在全球流传开来的人是瑞士数学家莱昂拉德·欧拉,从1736年开始,他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表示圆周率,并于1748年在他的著作《无穷分析引论》中用π来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因为他是大数学家,所以人们也有样学样地用π来表示圆周率了,从此被广泛使用。
http://s6/mw690/006lKMO3zy7sIKRN4wJ05&690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个魔法数字π有哪些趣闻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议将3月14日定为国家圆周率日(National Pi Day)。2009 年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将每年的3月14号设定为“圆周率日”(Pi
day)。
3月14日是“圆周率日”,这天也恰好是爱因斯坦的生日。
7月22日是“圆周率近似值日”,因为英国日期的写法是 22/7,22/7 ≈3.1428…
德国数学家科伊伦(Ludolph Van Ceulen)使用纸笔用了几乎一生的时间,在 1609 年得到圆周率前35位。
英国业余数学家山克斯(William
Shanks),花了 15 年时间在1874年得到圆周率的小数点后707位。但是,在1944 年后人使用计算器发现他在 527 位之后就算错了。
1949 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ENIAC 花费 70 小时计算出圆周率 2037 位。
2011年10月16日,日本长野县饭田市公司职员近藤茂利用家中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刷新了2010年8月由他自己创下的5万亿位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普通的计算机就可以轻松地算出很多位,而且 π 值的前几位就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的计算了。
使用 π 的前 39 位计算一个相当于目前可见宇宙的圆的周长,而且误差不超过氢原子的半径。
计算 π 值也可以用来测试电脑的性能。推特上的一个小哥把这些数字变成了音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