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之旅33:杨辉三角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名师论坛 |
杨辉三角形,也称贾宪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北宋人贾宪约1050年进行高次开方运算时使用,之所以叫杨辉三角,是因为杨辉(南宋时期杭州人)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该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并说明此表引自11世纪前半贾宪的《释锁算术》,同时绘画了“古法七乘方图”。
在欧洲,布莱士·帕斯卡(1623.6.19—1662.8.19,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在13岁时发现了这个三角,并在其著作《论算术三角形》(1654年)介绍了这个三角形。帕斯卡还搜集了几个关于它的结果,并以此解决一些概率论上的问题,影响面广泛,故西方都用帕斯卡来称呼这个三角形。
历史上曾经独立绘制过这种图表的数学家:
贾宪
杨辉
朱世杰 中国元代 1299《四元玉鉴》级数求和公式
阿尔·卡西
阿皮亚纳斯 德国 1527
米歇尔`斯蒂费尔 德国 1544《综合算术》二项式展开式系数
薛贝尔 法国 1545
B·帕斯卡 法国 1654《论算术三角形》
由于帕斯卡的结果比贾宪晚了将近600年,比杨辉晚了393年,因此近年来国外也逐渐承认这项成果属于中国,所以有些书上称这是“中国三角形”。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