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康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2016-07-16 01:18:27)
标签:

365

分类: 课题研究—资料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

最终成果简介

徐新勇 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拟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与应用,使每个小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树立起“我能行”的学习信心,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为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进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数学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和兼顾个体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在学生作业设计中形式单调、机械重复、“拉平补齐”、“一刀切”等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独立思考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重要论据

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因材施教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与修正,坚持跟踪调查、阶段检测和结果验证,周密计划,统筹安排,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所构建模式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等资料的汇编,研究报告基本观点有以下几方面:

1.分层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近三年的课题实施,有效地验证了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可行性。为学生提供“优而精”分层作业,注重作业的基础性与提高性、巩固性与开放性,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体现了人本教育思想,彰显了学生个性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探索与成功尝试。实验班学习能力普遍提高。实验班与对比班相比较,成绩均为年级优秀。

2.尊重差异,善用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层次不同的成功体验,就是教育公平。

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学生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尊重差异,善用差异,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我们课题研究就是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包容心”,消除他们“我不行”的想法,并按照学生实际水平、知识特点引导各类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学习中加强不同层级学生的动态管理,注重不同层级学习经验的分享和交流,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促优提差”的现代教育公平理念以及目标追求。

3.从学生差异入手,以小见大,可以提升学校的教学工作。

课堂作业分层设计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教学体系变得有更具开放性、整合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的“科学分层-双向学习-动态递进-评价激励”的教学模式、“精研教材、学情为导、难点分层、层层激励、人人发展”作业分层设计策略,“把握学情因生分类——合理资源因材施教——隐蔽策略因生尊重——动态激励因变促优——反馈评价因思提升”的学生分层策略以及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丰富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与态度的体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校本培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观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展进程,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其他学科分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示范作用。可见,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必将带动学校教学跨越式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1.“科学分层-双向学习-动态递进-评价激励”的教学模式,使因材施教得到了落实,体现以人文本的时代教育思想。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现代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鲁姆也认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教师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学业档案,充分了解每个人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基本情况,使用标准统一的测试,检测学生知识基础的差异,统计分析测试的结果,并结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客观、科学地确定学生的层次。通过分层作业,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使学生自主、能动作用得到了尊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展了视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得以实现。在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鼓励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及时、准确地将学生调整到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中完成作业分层设计,使人人都获得发展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

2.“精研教材、学情为导、难点分解、层层激励、人人发展”作业分层设计策略,既面向了全体,又关注了个体。

依据课题研究基本理论基础,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策略,即“精研教材、学情为导、难点分层、层层激励、人人发展”;首先精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等,再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每一个层次学生的人数和学习特点,分析他们的学习能力高低,然后把学习内容进行分解, 所设计的内容除了契合本层次之外,还给每个层次的内容增加一些提高题内容,培养学生的上进意识,锻炼思考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3.“把握学情因生分类——合理资源因材施教——隐蔽策略因生尊重——动态激励因变促优——反馈评价因思提升”的学生分层策略,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采取隐蔽分层的方式,即教师心中有数,但不明确地把分层的标准告诉学生,这样既尊重了每一个学生,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更有信心。

对学生的分层是一个动态的分组,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及时、准确地将学生调整到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中,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4.隐蔽性为分层原则,建立层级评价体系,培养了学生自信心。

将学生基本分ABC三类,将A类学生命名为攀登组,将B类学生命名为超越组,将C类学生命名为提升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要求,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学习要求,这样既尊重了每一个学生,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更有信心。

5.问题及对策

1)以人文本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实现了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都获得不同的发展理念,最大限度的促进了教育公平,使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了尊重和发挥,然而在实施学生分层中,并不能完全做到准确无误,同样每一位学生设计的分层作业也未必都能到达“量身定做”的理想状态。分层越细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明显,但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批改强度、反馈总结要求就高了,同时也会受到教师的经验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2)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教师根据差异进行分层时,对于优秀学生是肯定,可对是对学困生可能是种伤害。课堂作业分层设计对大多数学生有促进作用,但对于心理脆弱的学生,不得不考虑其负面影响,如何有序、有度、有控制的分层教学,这是课题组以后应该认真思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