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的古景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2-03-28 13:46:47)
标签:
旅游 |
1、石峡清风:“石峡新开武定关,东西流水北南山。行人莫道征尘污,两袖清风自往还。”—张思宪(清)。石峡指西宁以东的小峡,这里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宋代时曾修筑绥远关,以控制峡口这个要害地段,清代时又修筑了武定关和德安关,湟水河的南面为武定关,河的北面为德安关,小峡两侧悬崖壁立,谷底河水奔腾,而今的小峡旧貌换新颜,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飞架南北,高速公路铁路均从中间通过,昔日的险关危隘,现在变成了连接东西交通的平坦大道,夏日烈日炎炎之时,行走在峡谷中时凉风习习,清爽秀丽,给人以两袖清风的感觉。
3、文峰耸翠:“文峰陡峭耸云霄,孔雀楼前望不遥。最爱年年秋雨后,青螺翠黛画难描。”--张思宪(清)。文峰即西宁城南南酉山上的文笔峰,山峰超拔突兀就像一管毛笔一样,远远望去如同玉笔插立在山中,峰尖宛如笔颖,因此得名叫文笔峰。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曾在文笔峰最高处修建了一座纪念文曲星的碑,五百多年来,文峰碑历经风雨侵蚀等自然灾害,经过了多次维修,文革时被炸毁。 2007西宁市政府斥资400余万元重修了文峰碑,总高33米,主体共五层,采用内钢筋砼框架结构,外包青砖,二层碑身北侧正中镶嵌着砖雕“钟灵毓秀”,四层碑身四面墙上,按照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镶嵌着砖雕四神兽,五层为阁楼,内供奉着魁星文昌的镏金铜像。在文峰碑内还保留了旧碑遗迹的残存部分,既保护了古碑遗迹又恢复了原有风貌。文峰碑前有一照壁,正面浮雕灵秀,背面石刻文峰碑重修记文。夏天时南酉山上的树木挺拔绿草如茵,文峰碑矗立在翠绿的山头上,所以有了“文峰耸翠”的美称,站在山顶上俯视西宁城,湟水河蜿蜒流向东,河边的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车辆川流不息。
4、凤台留云:“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张思宪(清)。西宁的南山古时称凤凰山,南山公园就位于凤凰山上,是西宁最大的综合性山地森林公园,在南山公园的西北角有一座小山包,山上有一座亭名叫凤凰亭,也称之为凤凰台,亭上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在南梁时曾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得名凤凰台,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成为了一段佳话。
5、龙池夜月:“九池环注五龙宫,一水清澄月正中。底事夜深风静候,恍如龙戏玉珠同。”—张思宪(清)。龙池指城西苏家河湾村西南(海宏壹号住宅区西侧)的一眼泉水,清澈的泉水涓涓涌出,蜿蜒流淌于沟溪之中,其形好似一条游龙,因泉水中有一股淡淡的药味儿,当地人称为药水泉,又称龙泉、都龙湫泉。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这里曾建有“都龙王、药王庙”,泉旁竖立着石碑一块,上书“都龙湫泉”,后又重建了龙王庙,称都龙王庙,庙堂之上供奉着青、赤、黄、绿、黑五龙及药王的塑像,老百姓称为五龙宫。若至夜晚,明月高悬,月光映闪、水色溶溶,喷如玉珠,故有“龙池夜月”、“龙戏玉珠”的美称,那时的“都龙王庙”香火非常旺盛,善男信女朝拜暮祷,曾经盛极一时。
6、湟流春涨:“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柳拂翠烟。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分润几多田。”--张思宪(清)。湟流即湟水河,每逢春季湟水河上游的冰雪消融后,河里的水骤涨,波涛汹涌,故有“湟流春涨”之称。夏天两岸春暖花开,杨柳吐青麦田碧绿,景色美丽。湟水河作为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是青海人民的母亲河,也是黄河文明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湟水河通过河道整治,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里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7、五峰飞瀑:“五峰如掌列云端,瀑布飞流似激湍。六月炎天来避暑,松声飒飒水声寒。”—张思宪(清)。五峰山位于互助西北部的北脑沟,因这里的山峰耸立形如举起的手掌,故而得名五峰山,这里的山境幽雅,泉水众多细流飞洒,如同高挂的瀑布,故称“五峰飞瀑”。山腰处有洞穴三处,中有小道相通,洞下有澄花泉,泉水自山腰沿着石壁跌落形成瀑布,成为五峰山一大景观。山上有五峰寺,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属于道教寺观,五峰寺现有建筑为1978年后重建,有龙王阁、菩萨殿、玉皇宫、三清宫等,五峰山上林木茂盛、风光秀丽、泉水潺潺,每年农历六月六,这里举办“花儿”会,当地人对歌抒怀,盛况空前。
8、北山烟雨:“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却忆草堂留我住,爱他水墨米颠呼。”--张思宪(清)。西宁湟水河之滨的北山,山腰的红色山崖层层相叠像座土楼,故又称土楼山,因山上建有寺观也称北禅寺,山顶上有一座宁寿塔,如遇到阴天下雨时,山上云雾缭绕,山腰的亭台楼阁在大雾中时隐时现,呈现出朦胧之美,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唯有山顶上的那座宁寿塔,在烟雨朦胧之中依然矗立,就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在静静的观望着是山下的人世间,“北山烟雨”因此而得名。北禅寺内有栈道、小桥、游廊连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远远望去好似一座长廊悬在半山腰中,颇有山西悬空寺的风格,因此有“中国第二座悬空寺”之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