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湖新区的“都龙湫泉”
(2019-03-05 18:59:37)
标签:
历史 |
在海湖新区北侧火烧沟湿地公园内,文博路与文景北街交汇十字的东北角,这里新建了一座药王庙,这里原来是古代湟中八景之一的“龙池夜月”所在地,是苏家河湾村西南的一眼泉水,泉眼就在药王庙前面的土台边上,清澈的泉水涓涓涌出,蜿蜒流淌于沟溪之中,其形好似一条游龙,因泉水中富含硫磺等矿物质,有一股淡淡的药味儿,传说此泉水喝后能治胃病,对治疗皮肤病也有奇效,因此当地人称为药水泉,药水泉又称龙泉、都龙湫泉、湫泉、药王泉。
据《西宁府新志》记载:“县(时为西宁县)西八里苏家河湾庄西南,有山如履釡,高十余丈,泉自顶出,沤起如盆盂,上有龙王、药王庙,邑民遇旱,輒祷之”。这里很早以前就建有“都龙王、药王庙”,始建于明末,后来屡建屡废。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时任西宁总兵官的殷泰来到此处,见泉水“壅塞经年,莫知所踪”,庙宇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遂命令兵士对此进行改造修缮,“启大石,忽得水复涌出,清澈无比”,兵士们在泉眼周边刨土挖石成池,四周用石板镶嵌成井状,水池旁竖立石碑一块,上书“都龙湫泉”四个大字,后来又筹资重建了龙王庙,并亲自题写了“都龙王庙”的匾额,庙内殿堂之上供奉着青、赤、黄、绿、黑五龙及药王尊神的塑像,故乡民们又称五龙宫,那时“都龙王庙”的香火非常旺盛,善男信女朝拜暮祷,曾经盛极一时。清光绪年间,西宁名士张思宪赋诗赞道:“龙池环注五龙宫,一水清澄月正中。底事夜深风静侯,恍如龙戏玉珠同。”这就是古湟中八景之一“龙池夜月”典故的由来。自古以来每年到农历“六月六”时,这里都会举办庙会,近郊及临县的游人纷至沓来,逛庙会饮泉水,以求祛病消疾,如遇到大旱之年,临近的乡民们都来此焚香祈祷,祈求龙王爷早降甘露,为民众消灾解难,此民俗一直延续了三百余年,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这里几经劫难人为损毁,龙泉水几近枯竭,庙宇古迹荡然无存,龙池夜月无处可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