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教学设计
涡阳县店集学区中心小学
程建业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2、能知道月相的变化,了解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3、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获得情感的熏陶。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喜欢在活动中获得感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认知水平上看,收集资料的能力弱,对公历和农历的知识不清楚,不了解中秋节的知识,但是调查询问家长或者长辈,而获得知识比较容易,对于传统文化的节日是学生愿意去了解的,课堂上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进行体验,观察,更容易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难点]
1、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2、能知道月相的变化,了解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3、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获得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古诗词背诵
通过背诵几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让学生领会文人墨客赏月思念故乡的心情,提高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开展
1、了解“月”字的意思
通过出示象形字“月”字的造字本意和演变到楷体字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月字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而造出的文字,与相关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了解中国的公历和农历区别
(1)讲解月相图,引出公历和农历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并能从日历中找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2)利用PPT找一找2015年和2015年的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3、理解中秋节也叫仲秋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个字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不同说法,明白仲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的意思;让学生了解中秋节是秋季的中间,是丰收的季节。
4、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中秋节的由来
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