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祈祷落幕时

(2018-10-20 17:01:27)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祈祷落幕时
      
我知道东野圭吾是从《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电影,当我了解他则是从《祈祷落幕时》这部小说。我刚在想,究竟是什么东西让我对他的作品感兴趣?是故事本身的曲折、精彩、激动人心,是由死亡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也是故事落幕时的转折,把死亡的恐怖转化为人间的温情脉脉。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种集推理、悬疑、犯罪于一体的小说本身带有一种魔力,我们人类推崇善与美的光明之面,却对罪与恶的黑暗之门心存好奇。这种好奇在道德的约束下被死死的压制,可是好奇之心并没有因此消失,它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的加深。于是,关于罪恶与黑暗的书籍成了我们探索黑暗门户的钥匙。这可能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原因,但最直接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喜欢二字吧。

当我徜徉在书籍里的时候,时常感觉身临其境,或喜或悲。在我看这部书前半部分的时候,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的恐惧紧紧攫住了我的心。窗外漆黑一片,只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我推开门出去吃饭,走廊里没有路灯,远处建筑工地灯火通明,更加加深了这种黑暗,内心有种莫名的惶恐。我左右前后扫视,深怕那片黑暗的深处藏着什么,在我放松警惕时突然跳出来。

与其说是书构建的世界带给了我这么大的恐惧,不如说我的恐惧源于未知,深植于死亡。在各种历史、宗教、哲学、诗歌中,无不诠释着死亡的意义,目的就是教人不要害怕死亡。死亡从生来就紧紧伴随着我们,在我们有了自主意识之后,就很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离死神日渐趋渐近。这种巨大的对死亡的恐惧平时深深的藏在我们的内心角落,一旦有像生病这种意外降临时,死亡的冰山一角渐渐浮上心头,这也就是长期生病的人为什么总是提到死的原因吧。

可之所以人会对死亡恐惧,不过是因为内心对生的渴望。这种渴望体现在平常人身上就是对死亡的害怕与忌讳,体现在病人身上就是战胜病魔的意志力。我们害怕死亡,甚至是忌讳说到死亡这个字眼,可并不是时刻都意识到对生的渴望、生命的珍贵。我想,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吧。

当故事落下帷幕之后,我内心松了一口气,感到了解脱。故事的结尾处是一个神转折,巧妙的把对死亡的恐惧转化为人间的默默的温情,让父女之间的爱成为了这个故事的核心。我十分敬佩书中的父亲,因为对女儿的爱而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生命在暗处默默枯萎凋零。这爱随着时间渐渐地变成了巨大的压力,女儿的成功成为了压死父亲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终于明白书中这句话:“听我的话,幸福的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长和成功是我一生全部的意义,而你越成长越成功,就越是对我命运的诅咒。”父亲死了,死于女儿之手,这是书中安排的结局,也是我认为最好的结局。当爱成为对命运的诅咒时,死亡成为了最好的解脱。

故事最后的这种安排在我看来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仅仅是一本杀人追凶的小说,这本书也就失了一半的精彩。在这之前我看过阿加莎的推理小说《无人生还》,这部小说的情节极其精彩,对死亡恐怖的气氛渲染的十分成功。可是我内心更加喜欢《祈祷落幕时》这部小说,也许是一个是赤裸裸的对谋杀的阐述,一个是谋杀背后真实的人间温情,而人们对后者总是更加喜爱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